青島市總工會幹部學校提出“人人能上講臺”理念——從“5人先鋒”到“全員參與”
原標題:青島市總工會幹部學校提出“人人能上講臺”的理念,打造專職教師隊伍,更好滿足基層工會需求——(引題)
從“5人先鋒”到“全員參與”(主題)
楊明清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張嬙 通訊員 陳曉宇
閱讀提示
從2021年開始,青島市總工會幹部學校着手培養專職教師隊伍,從課程內容設計到邏輯框架搭建,從教學方法選擇到教學效果評估,一輪又一輪地備課、試講、磨課,逐步推動教師隊伍從“5人先鋒”發展爲“全員參與”。
“法律規定單位的規章制度等涉及職工權益的事項要職代會表決通過後纔有效,但實際上,一些單位的規章制度屬於單方制定、霸王條款,可見我們的企業民主管理工作任重道遠……”近日,山東新華醫療集團的職工們沉浸在青島市總工會幹部學校六級職員張曉傑的授課裡,聽得津津有味。
2021年以來,青島市總工會幹部學校提出“人人能上講臺”的理念,鼓勵全員投身教學實踐,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工會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截至目前,學校開展的“公益送培訓”“惠工送教”活動提供培訓189場,惠及職工10282人。
青島市總工會幹部學校副校長林秋影介紹,長期以來,學校缺乏專職教師隊伍,培訓工作依賴外聘教師,難以更好地滿足基層工會以及職工的需求。2021年,該校開啓了專職教師隊伍建設,首批5名教師走上講臺。
專職教師隊伍建設並非一帆風順。由於授課內容跨專業、沒有講課經驗,5名專職教師從資料收集到PPT製作,從課程內容設計到邏輯框架搭建,從教學方法選擇到教學效果評估,圍繞基層需求、工會特色等課題,一輪又一輪地備課、試講、磨課,一次次站在講臺上接受“評議評判”。
“從備課到走上講臺花了半年多時間,讀完七八十篇資料才能做出一頁PPT,反覆調整修改幾百次。”張曉傑認爲,只有吃透資料、鑽研大綱才能讓課程內容與工會需求無縫銜接。“職代會工作程序”“職工代表大會操作指引”等幾百個文件在張曉傑的電腦裡分門別類,工會法、基層工會會員代表大會條例等幾十本資料摞滿她的書桌。
“工會如果常年不換屆,工會委員會開會履行換屆程序行嗎?”“經費審查委員會委員必須是工會委員會委員嗎?”每次課後,這樣的問題向張曉傑涌來,基層工會幹部時常與她就工會業務進行深入討論,她都會仔細地答疑解惑。
在幹部學校工作人員高歌看來,專職教師隊伍的變化就像一部生動的“進化史”。從最初只有8門核心課程到如今涵蓋政治素養、工會業務、勞動關係以及綜合能力提升的4大模塊的32門課程體系,從照本宣科到結合豐富的實際案例教學,每個變化都凝聚着教師們的心血。
“2023年新增《情緒管理與壓力調節》課程的時候,都是理論知識,職工聽課時沒有眼神的對視和交流,現在授課方式的轉變其實就是我們首先轉變思維,突出職工需求導向。”回憶初次走上講臺時的情景,教務科科長宋榮發現,當時的課程模式較爲枯燥,職工很難有效地吸收教學內容。
爲讓課程流淌出更多生命力,宋榮通過網上視頻資料學習、課後實時與職工交流、課件中加入手繪互動圖案、授課前根據羣體的年齡和性別調整課程方向等方法,不斷縮小與職工學員的距離。目前,宋榮已經收穫一大批粉絲。
如今,幹部學校的教師隊伍逐漸從“5人先鋒”發展爲“全員參與”,教師們進企業、進基層、進社區,宣講黨史、工運史,推動紅色教育走深走實;走進企業車間、生產一線,開展培訓調研、傾聽職工需求……此外,學校還依託“齊魯工惠”APP創建“智慧培訓”線上教育平臺,將成熟課程錄製上線,讓工會幹部能夠隨時學習。截至目前,各類視頻課程點擊量超過9萬人次。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