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萊西在田野間譜寫立德樹人新篇章
一大早,山東省青島市萊西濟南路小學三年級學生曲楊就來到學校“紅色文化長廊”,對着展板上的黨史故事輕聲誦讀:“1946年秋,山東解放區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17歲的解文卿積極投身其中……”這個平日裡總調皮的男生,如今已成爲班裡的“故事大王”。在萊西市,像曲楊這樣因德育實踐蛻變的孩子並非個例。
2021年,萊西市出臺《德學聯盟積分管理辦法》,這份69項指標的“德育說明書”,將愛國情懷細化爲每週升旗儀式的表現,把勞動教育具象成社區志願服務時長,涵蓋道德修養、學習習慣、社會實踐等多維度,形成“德學積分”量化體系。
杭州路小學創新設計“五小君子”德學聯盟評價體系,以卡通形象“慧慧”和“樂樂”代表文明禮儀與環保行動。學生積滿10分即可兌換“樂學卡”或“雅行卡”。在“慧慧”禮儀崗前,三年級學生陳曉雨踮腳爲同學整理紅領巾;在“樂樂”環保隊中,五年級張子涵認真擦拭宣傳欄。校長滕立人介紹,全校累計兌換“雅行卡”超3200張,圖書角新增捐贈書籍1800冊。
週末的萊夷禮樂文化博物館裡,非遺傳承人高連堂正在教孩子們演奏萊夷黑陶鼓。萊西市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心理、網絡五域聯動機制,整合非遺資源開設“非遺文化課堂”500場次;校家社協同育人指導站推出“家庭教育菜單”“祖輩家委會”等特色項目……
在南京路中學,“四點半課堂”變身鄉村振興實踐站。青島大學志願者與周圍村裡留守兒童共同設計的“抱團養娃”計劃,讓獨居老人王奶奶家的小菜園煥發生機。每週三次的田間課堂,不僅教會孩子們種植技術,更讓他們懂得“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道理。
“各位旅客,歡迎乘坐‘德耀童心’主題校車……”每天清晨,萊西市中小學校車廣播裡傳來的不是流行歌曲,而是精心錄製的紅色故事。“德耀童心”德育校車將車廂變成流動課堂,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浸潤童心。
傍晚,水集街道永興街社區的“祖輩家委會”微信羣裡熱鬧非凡。劉奶奶上傳孫女包的餃子視頻,笑得合不攏嘴:“今天得了滿分!”這支由退休教師、非遺傳承人組成的團隊,開發的“隔代教育課程”已惠及300多個家庭。
站在“立德樹人”的起點上,萊西市的教育答卷愈發厚重:全市中小學生志願服務參與率達92%,家庭矛盾糾紛同比下降47%,鄉村學校社會實踐基地覆蓋率實現100%。正如萊西市教體局局長崔旭升所說:“我們要培養的,是眼裡有光、腳下有泥、心中有愛的新時代少年。”在這片涌動着紅色血脈的土地上,德育創新正催生出令人欣喜的“化學反應”。(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劉淼 通訊員 張峰林 崔志偉)
作者:劉淼 張峰林 崔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