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發佈實施方案 爭創25家以上“國家級智能工廠”
原標題:《青島市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方案(2025—2027年)》發佈
5月15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對青島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青島市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方案(2025—2027年)》進行解讀。《方案》提出,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力爭建成12個左右重點行業“產業大腦”,爭創400家以上“晨星工廠”、25家以上“國家級智能工廠”。
2027年智能算力佔四成
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數字技術已成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爲國家的戰略選擇。青島作爲山東經濟龍頭城市,科教資源富集、產業體系完備、市場空間廣闊,擁有較好的信息產業基礎、海量數據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具備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堅實基礎和良好條件。《方案》立足我市產業特點和比較優勢,以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全面轉型爲引領,統籌規劃了城市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以及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等四個方面的具體工作。
以全面推進實體經濟和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爲總目標,到2027年,新型基礎設施支撐有力,全市算力總規模達到12EFLOPS,智能算力佔比達到40%,存儲總量達到10EB,重點行業核心數據、重要數據災備覆蓋率達到9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同產業深度融合,各領域各行業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5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2%、76%,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全面轉型,省級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數字經濟特色集聚區加快建設。
爭創400家以上“晨星工廠”
提升數字產業化能級。聚焦“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佈局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未來產業等高端領域,大力提升我市數字技術策源能力。支持平臺經濟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安排8項以上的關鍵技術攻關項目,佈局建設4個以上平臺經濟集聚區,加快移動支付、跨境電商等領域開放合作。
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工業領域,深化“工賦青島”行動,力爭建成12個左右重點行業“產業大腦”,爭創400家以上“晨星工廠”、25家以上“國家級智能工廠”。推動600家企業完成試點改造任務,高標準推進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服務業領域,大力發展在線研發、數字金融、智慧物流、在線檢測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爭取每年打造10家左右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全面提升數據貿易國際競爭力。農業領域,謀劃打造數字農業新場景,建設智慧農業應用基地170處以上。推動縣域特色產業與電商深入融合發展。海洋領域,聚焦港口、海洋生態等垂直領域,佈局一批場景應用實驗室,打造80處以上新技術應用場景,加快建設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區。
創新數據價值化發展。完善數據要素基礎制度,推動數據地方立法,研究制定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相關措施,探索擴大可信數據空間、隱私計算等技術應用範圍。培育一批數據要素企業,推動數據富集企業向數據資源企業轉型發展。持續開展以數招商,做大做強數據要素產業園。圍繞商貿流通、金融服務、海洋生態等領域,持續開展“數據要素×”專項行動,打造一批典型應用場景。
適度超前建設數據基礎設施。基礎網絡方面,加快5G-A和F5G-A“雙萬兆”試點部署及應用,推進“雙萬兆社區”“雙萬兆園區”試點,加快建設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基礎算力方面,統籌優化大中型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算力發展,打造一體化算力省級核心區,積極融入國家算力樞紐節點體系。數據流通方面,加快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先行先試)隱私保護計算試點項目建設,探索建立以可信數據空間、區塊鏈爲代表的數據流通設施,打造5個重點行業的跨區域、跨行業數據流通利用場景。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本方案是我市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頂層設計,分三年實施。下一步,各有關責任部門將凝聚形成最大工作合力,對照目標任務,不折不扣抓好落實。發揮數字青島建設專項小組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建立目標化、責任化、清單化推進機制。統籌政策性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實數融合重點項目建設,同時,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鼓勵社會資本深度參與發展。加大育才和招才引智力度,積極培育和引進跨界融合高端數字化人才,不斷提升城市數字素養。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