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點贊新時代)

來源:人民日報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殷切期望。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天安門廣場,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代表對黨許下青春的誓言,打動無數人。

4年過去,參加大會的不少青年學子已經或即將進入人生新階段。他們如何用行動踐行誓言?“七一”來臨之際,記者採訪其中3名青年,看一看把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的熱血青春。

——編者

【獻詞重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用一輩子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今年8月,北京師範大學新一批研究生支教團即將啓程。25名同學的目的地:新疆庫爾勒、四川木裡、貴州習水、河北雄安。

這幾天,即將啓程的同學們給統計學院的學姐尹欣然發了不少微信,向她瞭解支教經歷,這勾起了尹欣然的回憶。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尹欣然參加獻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尹欣然把這句話寫在了支教申請書中。

2021年8月,作爲北師大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她來到貴州遵義習水縣第八中學,開始了爲期一年的支教。

當地學生究竟需要什麼?帶着疑問,她走進大山深處。

那段時間,尹欣然當起數學、音樂、信息、勞動“四棲”教師,還承擔學生社團、文體活動等工作。“一同來支教的還有3名同學,每人至少要教3門課。邊吃着冷掉的午餐邊製作課件,是家常便飯。”尹欣然說。

數學薄弱的小琳經過輔導,成績穩步提升;多次家訪後,不愛參加集體活動的小辰受到鼓勵,主動參加朗誦比賽……“我想讓渴望知識者皆有門徑可入,心向遠方者皆獲託舉之力。”尹欣然說。

今年8月,尹欣然將成爲中學數學老師。“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4年前的支教申請書,尹欣然以此作結。如今,她在新的教案本扉頁寫下:“用一輩子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獻詞重溫】“科技強則國家強”

“敢闖、敢幹、敢堅持,是青年人的風采”

這幾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博士研究生肖揚在認真準備博士畢業論文的選題。談及專業,肖揚侃侃而談,談到未來,肖揚話語堅定:“我想繼續做好科研,不負韶華……”

9年前,初進北航的肖揚觀看了以傑出校友、航空工業英模羅陽爲原型創作的原創校園音樂劇《羅陽》。“追啊,只有追,鉚足了勁兒追!”羅陽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的精氣神,讓肖揚堅定了選擇——做科研。

2023年,結束在校的專業課程後,肖揚進入聯培企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開啓爲期3年的企業實踐。肖揚的老師王自力教授叮囑:“要精準找到企業在工程實踐中的技術痛點,用可靠性系統工程的思維和方法,給出解決方案。”

在實踐中,肖揚深刻體會到科研的意義。智能時代,無人車、機器人的自主程度越來越高,任務場景也越發複雜。怎麼保證安全?一次次研討和試驗中,肖揚跟隨前輩們不斷破解新難題。“直面企業‘真需求’,鍛鍊了我解決‘真問題’的能力。”肖揚說。

讓勤奮學習成爲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爲青春搏擊的能量。每當感到迷茫和疲憊,“科技強則國家強”的誓詞激勵着他,肖揚說:“敢闖、敢幹、敢堅持,是青年人的風采。我會繼續主動融入國家戰略,錘鍊可靠本領,努力成爲黨和國家需要的工程師人才。”

【獻詞重溫】“夢在前方,路在腳下”

“奉獻的青春更有意義”

中央財經大學碩士生趙建銘的畢業季有些特別。前不久,因長期做志願服務,他被邀請參加中國網絡文明大會,進行青年網絡文明倡議。

4年前,作爲領誦員之一,趙建銘高聲獻詞:“夢在前方,路在腳下”。現在,他踐行了當初的選擇:“志願服務,我會一直做下去。”

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趙建銘和334名同學來到首都機場,在抵離、海關、物流、語言等崗位志願服務近3個月。乘坐輪椅的旅客乘車去賽區前,趙建銘需要幫助固定輪椅:“身着專業工服,會影響操作靈活度,完成整套流程後,往往汗流浹背。”他和同學們不斷熟悉動作,“把堅持變成習慣”,爲的就是“向世界展現中國青年的風采”。

趙建銘所在的青年志願服務隊成立於2000年。從奧運會到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這支隊伍始終用行動服務國家所需。

從一個人的行動到帶動更多人蔘與,如今的趙建銘成爲志願服務活動組織者,帶動更多青年參與社區和鄉村服務。

“奉獻的青春更有意義。畢業後,我還要繼續發光發熱,展現青春作爲、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趙建銘說。(本報記者 黃 超 閆伊喬)

■留言板

參與紅色經典誦讀,能感悟到信仰的力量。我想報考師範專業,把更多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蹟講給一代代青少年。

——江西景德鎮昌江一中學生王美彤

我希望長大後紮根這片沃土,把課堂所學轉化爲助農密鑰,與希望的田野一同迎來新的收穫。

——黑龍江佳木斯樺南一中學生葉豌

在新疆時,看到綿延戈壁的光伏電板如同“地面油田”,我深深感受到發展的意義。褪下戎裝,科研戰線就是新的戰位,我將投身光伏技術研究,努力將荒漠變爲“綠電糧倉”。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張倩

作爲黨員,我將紮根一線,以持續精進的專業能力,保障精密零件的品質,爲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力量。

——無錫職業技術大學數控技術專業學生李佳欣

入職一年來,我深刻體會到“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分量。作爲一名黨員醫生,“強國有我”於我而言,意味着立足本職,在學科前沿深耕鑽研,將個人奮鬥融入健康中國建設。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關節外科醫生魏湛奇

當前,我正在從事機器人空間智能“大腦”的研究。國家對青年科研人員給予了大力支持。我將紮根技術研究,同產學界一道,努力打通新一代智能機器人“從0到100”的每個階段,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添磚加瓦。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青年研究員王泰

本期統籌:張佳瑩張雪妍

版式設計:張芳曼

《人民日報》(2025年06月30日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