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師作業要求「宣傳大罷免」還佔總成績30% 校方迴應了

清大中文系教授要求作業要設計大罷免宣傳影片,引發學生不滿而退課,清大則表示,尊重教師的教學自主與專業判斷,但也應審慎處理涉及公共或政治性議題,避免使學生感受到不當壓力。(本報資料照片)

1名國立清華大學學生在網路控訴,其選修的中文系選修課程「基礎影像敘事」,教授出的作業竟是設計大罷免宣傳影片,且佔總成績30%,讓該名沒有政治傾向的學生決定退課;清大中文系則表示,該系尊重教師的教學自主與專業判斷,但也應審慎處理涉及公共或政治性議題,避免使學生感受到不當壓力。

有清大學生在社羣平臺「Dcard」以「扯政治的都什麼課啊」爲題,指清華大學課堂作業要求構思「全臺大罷免」影片,引發教育適切性爭議!

原PO指出,近日有學生反映,清華大學開設的中文系選修課程「基礎影像敘事」中,授課教授所佈置的課堂作業,竟要求學生以「Taiwan Action」編劇的身分,構思並撰寫1則宣傳「全臺大罷免」的影片劇本,引起校內外對於教育中立性與適切性的廣泛關注與質疑。

根據課堂作業指示,學生須設計1部長度爲40秒至4分鐘不等的影片,目的是向不特定對象宣傳「全臺大罷免」,並需明確規畫影片內容、預期產生的行動與效果,且須具備口號(slogan)、音樂設想及具象場景等要素。

儘管作業要求避免針對特定政治人物或選區,並強調「跳脫同溫層」,但在缺乏完整背景與討論脈絡的情況下,直接以「全臺大罷免」爲創作核心,仍被認爲極具政治敏感性與操弄風險。學界與學生普遍質疑,這類設計將具高度爭議的政治訴求包裝爲創作練習,可能使教學失衡,混淆公民教育與特定政治立場之界線。

部分學生私下表示,雖理解課程可能意在培養媒體敘事能力,但以「罷免」作爲創作主題,不僅容易誤導學生進行偏頗式傳播,亦與大學應維持知識中立、公民理性討論的基本原則背道而馳。

對此,清大中文系迴應表示,該系尊重教師在課程設計中的教學自主與專業判斷,也理解課堂上討論社會議題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環。然而,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程活動時,應審慎處理涉及公共或政治性議題,避免使學生感受到不當壓力,並應確保課程評量與學生立場無涉。

目前,該系已主動與授課教師瞭解課程安排的原意與實施狀況,也將聽取學生的反饋,釐清是否有教學不當或偏離教育目的之情形。如有確切事證顯示課程執行不符教育原則,該系將依校內相關規定妥善處理,並協助學生維護其學習權益。

清大中文系強調,學術自由與教育中立同樣重要,課堂應是理性對話與多元觀點並存的空間。該系將持續關注事件進展,並本於教育專業與責任,審慎因應後續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