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引擎”驅動文化創新 濟南市天橋區構建青年發展“三維賦能”新範式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2日訊在新時代青年工作創新發展的背景下,濟南市天橋區立足青年羣體特點,創新打造“服務供給—能力培育—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青年文化建設體系,形成需求精準對接、成長多維賦能、思想有效引領的良性循環機制,探索出一條具有時代特色、社區特點的青年文化建設新路徑。
打造“青春充電站” 構建青年服務新場景
需求導向,課程“潮”出圈。濟南市天橋區北村街道創新開設“社區青年夜校”,開設短視頻剪輯、職場禮儀、家庭收納、八段錦等10餘門課程,通過線上問卷精準匹配青年興趣,單期報名人數超50人,課程預約“秒光”,得到了轄區青年的一致好評。破圈聯動,構建社羣生態。針對年輕外出務工人員作息特點,組建夜校學員線上興趣社羣,爲年輕居民提供線上交流平臺,惠及500餘人次,破解服務“時間錯位”難題。舉辦“北村裡·仲夏音樂節”、新就業羣體職業“劇本殺”體驗等線下活動,同步引入“學分銀行”制度,累計學時可兌換公益服務,增強參與黏性。
鍛造“金牌生力軍” 創新青年培育新模式
三維賦能培養體系。構建“理論+實踐+創新”培養閉環,舉辦濟南市天橋區北村街道年輕幹部暨“金牌社工”培訓班,實踐賦能。組織學員赴先進社區實地學習,現場聆聽“行走的黨課”,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網格化治理等攻堅項目,暢所欲言,爲街道發展建言獻策。賽馬機制激活力。開展“學員上講臺”活動,學員們紛紛走上講臺,結合自身崗位實際,分享紮根基層的工作經歷,暢談服務羣衆的心得體會,在交流中凝聚共識,培育出一批懂理論、會實踐、善表達的複合型青年社工。
打造“青春宣講團” 探索思想引領新路徑
青春化傳播矩陣。挖掘機關幹部黨員、社區黨委書記、社區黨員志願者中的年輕力量,成立“匠心傳承”青年宣講團、“庭院黨課”“紅馬甲”“青年說”“紅領巾”等特色宣講小分隊,廣泛開展“共學”“送學”“交流學”等創新宣講活動,在基層羣衆中做到宣講全面覆蓋。邀請天橋區“理蘊青春”青年宣講聯盟成員榮康凱爲年輕班學院授課,“匠心傳承”青年宣講團成員印玉鑫宣講作品《永不褪色的答卷》,獲濟南市天橋區“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的中國夢”宣傳比賽二等獎的優異成績。數字化文化浸潤。線上打造“北村幸福直播間”,青少年科普館通過“雲導覽”直播展示機器人編程、航天模型等內容,惠及社區少兒家庭150餘戶,“印象·工人新村”文化展覽館推出“老照片裡的社區記憶”直播專題,吸引300餘人次在線追溯社區歷史,增強青年居民文化認同,形成“線上直播引流、線下活動深化”的全齡段文化浸潤體系。
濟南市天橋區北村街道通過社區夜校破解青年“業餘時間無處去”難題,金牌社工培訓打通青年成長與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里”,青年宣講構建“同齡人影響同齡人”的思想引領新模式,形成服務青年、培育青年、凝聚青年的完整閉環,爲新時代青年文化建設提供可複製樣板,爲“活力、潔淨、幸福、智慧”新北村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張風碩 通訊員 劉政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