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胸膛裡的無聲“巨獸”:警惕少年胸中巨大腫瘤

在一般人的眼裡,孩子是不可能長腫瘤的,更不可能長什麼大腫瘤!事實真是這樣嗎?來自粵北地區的小林,16歲,本是奔跑在陽光下的年紀。然而,一顆潛伏的“巨獸”——直徑超過18釐米的巨大縱隔腫瘤,卻悄然佔據了他的胸腔。近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心外科王繼勇團隊憑藉精湛技術與多學科協作,成功爲這位少年完成高難度縱隔腫瘤切除術,不僅挽救了年輕的生命,更向公衆敲響警鐘:腫瘤並非中老年人“專利”,青少年健康同樣需要高度警惕!

驚心:少年的胸膛,無聲的“巨獸”

16歲的小林(化名),數月前開始出現活動後氣短、胸悶。直到症狀持續加重才就醫。影像學檢查結果令人震驚:一個巨大的腫瘤佔據了他的右前縱隔,嚴重壓迫心臟、大血管及神經。腫瘤邊界不清,與周圍重要器官緊密粘連,手術風險極高。

如此巨大的縱隔腫瘤出現在青少年身上實屬罕見,腫瘤不僅體積龐大,位置更是兇險,緊貼心包、上腔靜脈及膈神經,稍有差池就可能引發致命性大出血或神經損傷。

亮劍:無影燈下的精密“拆彈”

面對這一複雜病例,胸心外科迅速集結精銳力量,聯合麻醉科、手術室等組成多學科團隊,反覆研討手術方案,預判風險,制定詳盡應急預案。

精細遊離,毫釐之爭: 在放大視野輔助下,手術團隊如同進行一場精密的“拆彈”作業。胸心外科主任、主任醫師王繼勇以毫米級的精度,小心翼翼地將腫瘤從搏動的心臟包膜、粗大的上腔靜脈以及脆弱的膈神經表面剝離。每一次分離、每一次止血,都考驗着術者的經驗、耐心與穩定。

術中發現腫瘤侵犯心臟,心包有8×8平方釐米被腫瘤侵犯,右側膈神經也被腫瘤完全吃掉了,經過數小時驚心動魄的奮戰,這顆威脅生命的“巨獸”被完整切除!術後快速病理提示爲成熟型畸胎瘤。小林的重要器官功能得到完美保護,術後胸悶氣短馬上緩解了!

“這臺手術是對我們團隊技術、協作和心理素質的極限考驗,”王繼勇主任術後坦言,“看到少年脫離危險,所有付出都值得。這也再次證明,面對複雜縱隔腫瘤,精準的解剖知識、過硬的手術技巧和強大的團隊支持是成功的基石。”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心外科主任 主任醫師王繼勇

警示:青少年同樣需要做胸部ct體檢,出現胸痛氣短,更不容忽視!

小林的成功救治,胸心外科在複雜縱隔腫瘤診療領域深厚實力的有力印證。胸心外科王繼勇團隊長期致力於縱隔疾病的外科治療,尤其在高難度、高風險縱隔腫瘤手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建立了規範化的診療流程和快速康復體系。

更重要的是,此病例爲公衆,尤其是青少年家長敲響了警鐘: 縱隔腫瘤絕非中老年人專屬!兒童及青少年同樣可能患病,且因症狀隱匿、表述不清或家長忽視,常導致延誤診治。

警惕異常信號: 青少年若出現持續或進行性加重的胸痛、胸悶、氣促、咳嗽、吞嚥困難,或頸部/面部腫脹(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徵),務必及時就醫,進行胸部影像學檢查(如胸部CT)。

疾病並不會對少年兒童開恩,胸心外科做的最小的肺癌病人是12歲,和小林同一天手術的,還有一位16歲的肺癌病人。所以即使是少年兒童,也是建議要做胸部ct體檢。40歲以下可以5年做一次胸部ct,40歲以上要每年做胸部ct。

早診早治是關鍵: 縱隔空間有限,腫瘤生長易壓迫重要臟器。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獲得良好預後的決定性因素。

小林胸腔裡的“巨獸”已被降服,他年輕的生命重新燃起希望之光。我們更希望,這個病例能喚醒社會對青少年胸部健康的關注。別讓青春的腳步,被隱匿的“巨獸”阻擋。做好胸部ct體檢,關注身體異常信號,及時就醫篩查,爲年輕的生命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