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兒子從“嚴重叛逆”變成“懂事上進”:父母掌握這個“萬能黃金溝通公式”,孩子的改變讓你驚喜

▎人民醬說: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看見、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親密的情感聯結,陪伴孩子平穩地度過這段人生旅程。

全文3533字丨閱讀共需3分鐘

編輯丨人民醬

作 者:暖爸老白 來 源 :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 ( ID : fumuxue199 )

孩子到了青春期,真的太難對付了!

兒子今年14歲,讀初二。自從進入青春期後,整個人就像只刺蝟一樣,一身反骨。

他自己日常問題一大堆,還不允許別人說。

可我作爲親媽,怎麼能不管不說?!

學習上,厭學躺平,越來越缺乏主動性。

別人家的孩子,都已經知道時間寶貴,有了緊迫感,他還在那每天晃晃悠悠,不知道對學習上心。

寫完作業,不想着怎麼查缺補漏,鞏固提升,反而抱着個手機看了沒完。

我一提醒:少看會手機吧,多看看書。

哪怕我態度很好,沒有不高興,兒子也會像被踩了尾巴一樣,跟我跳腳:

每次都是這樣,好心當成驢肝肺,氣的我無數次發誓,再也不管他了,由他自生自滅!

可等心情平復了,又會不長記性,跟着孩子的屁股後面,催他抓緊。

但不管我怎麼管,怎麼督促,兒子的厭學情緒都沒有任何改善。

他經常把不想上學掛在嘴邊,抱怨學習累,上學沒意義。

這些話讓我如臨大敵,生怕他有一天也跟班裡的兩個學渣一樣,走上休學的道路。

於是一有機會,我就跟兒子輸出好好上學的必要性:

也許是忠言逆耳,我的苦口婆心,兒子很不愛聽,經常跟我針尖對麥芒的大吵,母子關係也日益惡化。

有好幾次,看着兒子跟我對抗時,臉上仇視、憤怒的神情,我的心裡難受極了。

是不是到了青春期,孩子都會討厭父母,不服管教?

我不怕兒子一時的叛逆,對我不理解、不尊重。

可我很擔心,因爲溝通不了,說教無用,兒子會錯過學習機會,更加厭學、擺爛,影響學業。

真要是那樣,對孩子的一生都有不可逆的影響!

放任不管不行,嚴格督促也不行,到底該怎麼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01

那段時間,我整個人都非常焦躁,加上工作壓力,健康都亮起了紅燈。

每天都會看一些青春期教育文章或者視頻,真讓我學到了一個跟青春期孩子溝通的“萬能公式”——正確使用“我信息”和“你信息”。

我就是反覆使用這個萬能溝通公式後,終於不再和兒子雞同鴨講,親子溝通,變得順暢自如!

在這裡,我也詳細把這個“萬能公式”的實操運用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在運用這個方法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明白和接受一個事實——青春期孩子,有厭學情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青春期孩子面對競爭壓力,課業負擔,他們很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內心掙扎而痛苦。

但厭學,並不意味着會從此懶惰、叛逆下去,關鍵取決於家長如何應對。

如果孩子一抱怨學業,表現出厭學傾向,家長就焦慮急躁,開啓說教勸導模式。

那麼,就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抗拒學習。

如同成年人在週末過後,不願意上班一樣,只是一種真實的心理感受。

但這個時候,要是旁邊一直有人在教育你,批判你,指責你思想不正確,給你灌輸上班的重要性和大道理,你的感受會如何?

是不是更加討厭上班了,而不是動力十足,熱愛工作?對待青春期孩子的厭學情緒,也是同理。

只有明白並且接受這個事實,我們在面對孩子爆發的情緒,以及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行爲時,才能保持情緒平和,才能不跟孩子硬碰硬,正面硬剛,不激化矛盾!

做好這一點,我們就能用以下3個方法,去跟孩子有效溝通,引導孩子重新思考學習對自己的意義,讓孩子迴歸理智、冷靜、頭腦清醒。

02

1、跟孩子溝通時,多用我信息,少用你信息

在日常溝通中,有兩種信息模式:一種是“你信息”,一種是“我信息”。

簡單來說,就是跟孩子溝通時,側重於多說“我怎樣”,少說“你怎樣”。

“你該學習了”,“你要努力了”,這些話說得越多,就越起到反作用。

比如,孩子長時間看手機。

如果用你信息的方式去溝通,就是:

而如何用我信息溝通,則是:

聽起來,明顯是我信息讓人感覺舒服,也更容易想要的結果。

2、多展示自己的生活,帶動孩子積極改變,少強勢打壓

除了語言表達之外,溝通也有日常相處上的互動。

同樣,也是要通過多強化我信息,向孩子施加積極的影響,少採用你信息,用強勢的手段去改變孩子。

比如孩子學習缺乏動力,有躺平擺爛的趨勢。

這主要是長時間的學業壓力,加上日積月累的強度,讓孩子內心感到疲憊。

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把關注點集中在改變孩子上,那麼,就會下意識的向孩子施加壓力:

這些行爲,在思維和手段上,都是用你信息的模式,去逼迫孩子改變。

孩子感受不到被理解,自然產生對抗情緒,不願意對自我進行反思。

相反,如果家長專注自身,着手從自己的角度去改變,進而影響孩子的思維和行動,那效果就會大不一樣。

比如,孩子喪失動力,成績下滑,家長可以從認知、行動、情緒等角度去引導孩子:

當家長從自身開始改變後,孩子也會被影響。

我就是這樣做的。

兒子玩手機,我邀請他出門活動,如果不想去,我就自己出門。

回來高高興興的分享,自己的體驗,看到了什麼有意思的事情。

慢慢地,兒子放鬆下來,也願意跟我出門去散步了。

更重要的是,我積極的態度傳遞給兒子後,他不再情緒緊繃,隨時開啓戰鬥模式,而是會被我影響,也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反思自己的行爲。

3、保持耐心,多使用實踐,將科學的方法內化進自己的教育方式裡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靈丹妙藥,再科學、有用的溝通方式,也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反覆練習,才能內化成自身思維的一部分。

畢竟人都有思維慣性,習慣了過去的溝通方式,想幹脆利落的徹底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一個方法,家長看到了就能完全掌握,那就不是普通人了。

所以,我們要有耐心,偶爾失誤也不要緊。

通過這個萬能公式,我成功改變了跟兒子的親子氛圍,他變得願意跟我相處,也開始積極改變。

但中間有一次,看着兒子情緒不錯,我下意識的被慣性驅使,脫口而出又是你信息:“你不是說要好好學習嗎,怎麼又在玩手機?”

這一下就激起了兒子的情緒,他甚至覺得我又暴露了本性,以前那些事情全都是我裝的。

我當時沒說話,但也意識到,改變教育方式,引導孩子變得更好,需要耐心和練習。

爲了避免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損害孩子的信任,我給自己設置了兩個提醒:

在我的努力和引導之下,兒子變得不再對抗,重新找回了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他告訴我:

作爲媽媽,還有什麼比獲得孩子的認可和感謝,更欣慰的事情呢?

對父母而言,青春期就像是一道躲不過的劫。

對孩子來說,這也是一段蛻變之旅。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看見、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親密的情感聯結,陪伴孩子平穩地度過這段人生旅程。

*來源: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 fumuxue199),擅長處理青春期階段孩子厭學問題;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請關注我。

*注: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部分圖片來源於圖蟲創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也許你會喜歡

【社交】

【方法】

【真實】

【羨慕】

添加教育助理個人微信號( yanzhijiasuo )爲好友,備註您孩子的年齡或自己的身份,我們將把您加入到相應的羣裡。共享家庭教育資源福利。

歡迎關注人民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