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海德薇/送妳一把琴,陪妳慢慢長大
印象中,小時候只收過一次生日禮物。在那個「考第一名才能吃麥當勞」的年代,爸爸媽媽都是領公務員薪水,要付房貸,還得照顧一家老小,日常生活中總是精打細算、只買折扣品,生日禮物對我來說是種奢侈的想像。有一年爸爸難得心血來潮,帶着我和生日日期相近的弟弟去百貨公司,說可以各自挑選一個娃娃,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布娃娃,有着卷卷頭髮和雀斑臉頰的女孩,從此陪伴我度過許多夜晚。
也許是基於補償心態,後來自己成爲母親,便期許孩子能擁有更富足的成長體驗。每年我都會替他們準備生日禮物,從樂高組、芭比娃娃、培樂多黏土、森林家族系列,到水串珠、小松鼠寵物盒、故事書,樣樣都親自挑選。看着他們拆禮物時那一瞬間亮起的眼睛和驚歎神情,是我心中最嚮往的光景。對我來說,送禮物從來不只是「給東西」這麼簡單,而是一種「童年幸福感」的延續,希望他們能當無憂無慮的小孩,小孩就是要玩玩具啊。
今年女兒迎來十二歲生日,進入青春期的門檻,她慢慢長成擁有自己主見的少女,讓我既欣慰又有些陌生。我想送她一份特別的禮物,真正在心裡留下印記,思量許久決定送她一件樂器。從小到大我一直希望她能多接觸音樂,她學過兩年鋼琴,參加過合唱團,也曾跟着我去聽音樂會,一步步奠基音樂品味。即使許多以音樂爲職業的朋友都曾提醒我:「臺灣的音樂環境很辛苦,前景有限,競爭激烈,老師的老師都還在接學生,年輕人想出頭,沒有出國深造的話幾乎不可能。」但我覺得音樂不一定要成爲未來的飯碗,即使只是當作休閒嗜好也不錯,搞不好女兒會跟我一樣,在人生低谷中有音樂爲伴,從而重新振作,如此想來投資就非常划算了。
反覆考量後我決定送她一把烏克麗麗,理由很簡單,烏克麗麗是一種輕巧、容易入門的庶民樂器,不需要在琴房練習,也不需要背誦複雜沉重的樂理基礎,就能在任何地方輕鬆演奏。女兒也覺得這點子很棒,盤算着新學期的社團課程剛好能報名烏克麗麗班,我們母女倆便一起去專賣店挑選。但到了現場才知道烏克麗麗的世界也很複雜,有不同尺寸、品牌和材質的組合,最終選了一把相思木的烏克麗麗,鏤空雕花的設計格外高雅,音色優美清亮,撥弄琴絃時能感受到舒服的頻率震動。
緊接着我又替她在音樂教室安排了一期烏克麗麗的入門課程,讓她學會正確的持琴姿勢、基礎指法和簡單和絃,使這把烏克麗麗真正成爲能發出聲音、能表達情感的樂器,而不只是房間裡一件漂亮的擺飾。這會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我期待它能陪着她走過未來漫長的成長旅程,無論歡笑還是眼淚,皆能用音符編織成一首又一首屬於自己的歌。就像《可可夜總會》裡的小男孩,透過彈唱勇敢面對所有歡樂與失落,最終發現音樂是愛的載體、記憶的容器。願女兒也能在旋律中,感受到被愛守護的力量,勇敢、自由、無所畏懼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