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生淪學工現象」僑委會批抹黑 管中閔狠酸:有績效別忘再提我名字

臺大前校長管中閔迴應僑委會,僑委會若堅持 「垂愛」,希望以後「產學攜手合作計劃」有績效而需宣揚時,「別忘了再次提到我的名字」。本報資料照片

臺大前校長管中閔日前轟僑生淪學工現象是臺灣之恥,僑委會發聲明稱不該抹黑。對此,管中閔昨天在臉書表示,他分享天下雜誌的報導,僑委會發聲明還特別點名他,主責機關爲僑委會,如今被質疑「踩在人口販運灰色地帶」,難道竟無人負責?「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對於天下雜誌報導,臺灣有高中職「誘騙」東南亞華僑後代來臺作爲「學工」,透過僑生專班來臺就學,卻被當作「學工」。管中閔日前在臉書上批,這樣惡劣的現象不只是學校之恥,更是政府和臺灣之恥。僑委會迴應表示,不該被抹黑更不宜以少數案例以偏概全,抹煞多贏制度與臺灣形象,且僑委會及教育、勞動主管機關都持續滾動式調整相關政策,以強化產攜專班效益。

管中閔昨天表示,他23日轉貼天下雜誌「臺灣,僞留學之島」的報導後,僑委會發了聲明、還特別點他的名。對此報導,「我無尺寸之功,亦難當僑委會特別關注」。僑委會的澄清或說明,似應針對天下雜誌和其讀者,而非我個人。但對該會強調「產學攜手合作計劃」是他10年前擔任國發會主委時所推動,我表示感謝。僑委會若堅持 「垂愛」,希望以後該案着有績效而需宣揚時,「別忘了再次提到我的名字」。

管中閔表示,此計劃的主責機關爲僑務委員會,自當對計劃的良窳成敗負全責。此計劃立意良善,本是協助願意來臺的學生繼續學業,並在臺發展自己的職涯和人生,而非爲了解決面臨淘汰之學校的生源問題。

他說,如今被質疑「踩在人口販運灰色地帶」,此爲天下雜誌報導的標題,難道竟無人負責?相關人員包括那些學校負責人應該捫心自問,你們會鼓勵自己小孩去念這類學校和參與這種實習嗎?若不會,請以這些學生的前途和人生爲念,「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