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開轟僑生1亂象臺灣之恥!僑委會點名「管主委」:勿抹黑

臺大前校長管中閔對於後段高中職誘騙東南亞華僑後代來臺灣當學工的現象,形容是臺灣之恥。(中時資料照)

受少子化影響,臺灣許多學校、私校面臨停辦危機,將招生目標轉向東南亞,卻傳出僑生成變相外勞的狀況,臺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痛批此情形是政府之恥,更是臺灣之恥。對此,僑委會最新回擊,表示管中閔在國發會主委任內擴大辦理產攜專班,但配套尚未完備,如今僑委會做好配套措施,將正規學制曲解爲學工是嚴重階級偏見、有歧視意味,不該抹黑更不宜以少數案例以偏概全。

管中閔日前在臉書發文,天下雜誌以「臺灣,僞留學之島」爲題,報導臺灣後段班高中職「誘騙」僑民後代來臺作爲「學工」,高中職後還有大學接應,甚至有政府人員「推波助瀾」,踩在人口販運灰色地帶。此惡劣現象不僅是涉案學校之恥,也是政府之恥、臺灣之恥。

僑委會25日發佈新聞稿迴應,僑委會配合國家政策推動「產學攜手合作計劃」,103年管中閔任國發會主委任內,擴大辦理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但開辦初期相關升讀輔導及留用配套措施尚未完備,前幾年學生畢業人數偏低,反而今日僑委會做好配套措施。

僑委會說明,產攜專班比照臺灣學生嚴格辦理各項作業,包括實習、上課以及休息的相關規定,實習津貼也高於基本工資。產攜專班制度與權益並非獨創或專屬,若以學工來形容學生,無疑也將臺灣建教生認定爲學工。歐美、日韓等國也有相似的教育體制,若僅將來臺就讀正規教育體制產攜專班的僑生認定爲學工,是嚴重階級偏見,更有歧視意味。

而報導中提及仲介涉入招生,僑委會也強調,已多次重申嚴禁此舉,113學年度起招生簡章更載明倘發現相關具體事證,將停止學校未來3年承辦資格,駐外館處也針對代辦機構不予保薦或不予核發簽證。113學年度共有780件不予辦理其資格審查及分發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