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生中國再裁員20%,持續“降本增效”

國際醫療健康巨頭強生,中國區傳出裁員消息。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強生中國區被裁的員工表示,此次裁員規模爲20%,主要涉及外科部門。近年強生陸續都有人員優化,但這次涉及架構調整,波及面更廣,“賠償還不錯,按年限有劃分,最多是N+3”。

自從2023年3月,強生官方宣佈將包括Mitek運動醫學業務合併到另一項業務的同時,開啓了裁員千人的計劃。10月,強生骨科DePuy Synthes旗下子公司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工廠也裁掉了近百人。美國新澤西州的New Brunwic也裁掉了200多名員工。此次再度傳出中國多產品線裁員的消息,據南都灣財社報道裁員規模可能在20%左右。

除了裁員,強生還在不斷進行大規模的重組。2023年強生關閉傳染病和疫苗部門。2024年9月,強生又傳出正逐步關閉其製藥部門的心血管和代謝部門。2025年起,外科事業部也將重組爲包括機器人與數字化、傷口閉合事業部在內的六大部門。

重組背後,強生人事更迭頻繁。以強生醫療科技爲例,全球副總裁兼集團首席信息官Larry Jones宣佈了即將退休的消息,中國區總裁宋爲羣也從中國區主席一職離任,Edward Zhou(周敏濤)已於2024年7月接棒。

高管調整、業務重組和裁員消息頻出的同時,強生交出了一份淨利潤下滑的三季報。

裁員不斷

從2023年至今,全球科技行業仍處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中,醫療科技也不例外。在這一背景下,“降本增效”成爲企業生存的必然之舉,裁員、降薪、分拆、業務調整、收縮員工福利等一系列措施輪番上演。

隨着醫療行業的不斷髮展和競爭加劇,裁員已經成爲醫療器械行業的一個普遍現象。跨國巨頭強生的調整,也未能倖免。

近日,強生集團傳出新一輪裁員計劃,波及多個部門的同時,賠償方案引起了廣泛關注。網傳的版本是3年以下賠償N+1,3年至6年賠償N+2,6年以上賠償N+3。不少員工在談完賠償後都表示滿意。

對於本輪裁員,有報道稱和公司戰略調整、產品貢獻利潤不足及集採壓力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事實上,自從2023年以來,強生在全球已經裁掉了上千人。2023年3月,強生宣佈員工重組和裁員計劃,重組包括將Mitek運動醫學業務合併到另一項業務中,該次裁員波及員工至少1000餘人。

10月,強生強生骨科DePuy Synthes旗下的子公司DePuy Spine,將位於科羅拉多州的Monument工廠裁員67人。

很快,強生公司又傳出計劃在2024年年底前,在新澤西州的News Brunwick裁減230多名員工的消息。對於該次裁員,強生公司指出,“公司必須在複雜且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中適應和發展。”

裁員不斷背後,是強生交出的一份三季度淨利下滑的業績報。

數據顯示,強生在三季度的銷售額同比增長5.2%至224.71億美元,淨利潤同比下滑37.5%至26.94億美元。若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調後淨利潤下滑了13.3%,爲58.76億美元。

分部門看,創新藥物部門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6.4%至145.80億美元,醫療技術部門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7%至78.91億美元。強生中國官網顯示,其創新制藥的產品覆蓋血液、免疫、實體腫瘤、傳染病等,其醫療科技則是用於微創及開放性手術、電生理學、骨科、整形及感染預防等領域的醫療器材。

若分地區看,強生營收的核心來源美國貢獻了57%左右的收入,亞太非等地區則貢獻了15%左右的營收。

業務重組調整持續

近幾年,強生一直在“聚焦”。

在2023年關閉傳染病和疫苗部門後,2024年強生又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的重組。據挖煤報道,強生正在逐步關閉其製藥部門的心血管和代謝部門,該舉動主要影響銷售、營銷和醫學事務團隊。

對於心血管和代謝部門的調整,源於美國政府的醫療保險價格談判,將強生和拜耳公司合作的抗凝藥拜瑞妥(利伐沙班)的價格打下來了62%。作爲全球最暢銷的藥物之一,價格大幅度下降倒逼心血管部門不得不裁掉部分銷售、營銷人員。

而強生醫療器械部門在心血管領域的研發和相關併購仍在持續進行。2024年4月,強生以131億美元現金收購了專注於開發鈣化心血管疾病治療產品背後Shcckwave公司的所有流通股。8月,強生以6億美元的預付款拿下V-Wave。此外,強生還爲了獲得免疫學雙抗資產收購了Proteologix,爲了獲得IL-4R/IL-31雙抗收購Numab、收購Ambrx開發下一代ADC產品等。

除了重組、併購外,強生還在進行一些資產的剝離和擴張。2024年5月,強生宣佈在剝離並上市其消費者健康業務Kenvue(科赴)近一年後,計劃出售其在Kenvue的全部剩餘股份9.5%,徹底退出消費健康。

至此,強生完成消費者業務剝離、集團品牌煥新、重大收購等一系列調整,一個“新的強生”開始完全專注於創新制藥和醫療科技兩大領域。強生的聚焦和專注,是強生在複雜和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中適應和發展的必要舉措。

至於中國方面,強生醫療科技也進行了外科事業部的組織架構調整,從2025年1月1日起將調整爲微創與能量外科事業部、傷口閉合事業部、生物外科事業部、外科全產品拓展事業部、戰略市場部和機器人與數字化六大部門,同時確認生物外科事業部高級總監陳頌忻出任微創與能量外科事業部高級總監,生物外科事業部全國銷售總監高飛出任外科全產品拓展事業部高級總監,微創與能量外科事業部市場準入總監陳敬峰出任外科戰略市場部負責人,至於傷口閉合事業部、生物外科事業部和機器人及數字化事業部負責人崗位目前處於空缺狀態。

強生集團原本擁有大寶、強生嬰兒、露得清、泰諾、邦迪、城野醫生、李施德林等涵蓋個護、健康護理等業務的產品,但自2021年集團將旗下消費者健康業務拆分後,便專注在醫療科技和創新制藥兩大業務上,而消費者健康業務則成爲一家獨立公司Kenvue(科赴)並於2023年在紐交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