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陸蟹、寄居蟹生態 退休校長4次發起車城後灣淨灘

由退休校長施世治發起車城後灣淨灘活動,今天約有20人蔘加,還有遠從新竹開6小時前來參加淨灘的民衆。(施世治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東縣車城鄉後灣堆滿漂流木,阻礙陸蟹繁殖降海釋幼,也危及當地寄居蟹的生態,國小退休校長、屏東縣星空大使施世治4度發起淨灘活動,還有遠自臺北、新竹的民衆共襄盛舉。今(24)日淨灘約有20餘人,施世治也與來自屏東縣鹽埔國中老師林素梅,共同研究將海漂木就地創作藝術的可能性。

退休校長施世治4度發起在屏東車城後灣淨灘,給寄居蟹和陸蟹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施世治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海漂木衝上岸後,對陸蟹與寄居蟹生態造成影響,以人力淨灘可以將衝擊降到最小。(施世治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臺灣7月以來歷經丹娜絲、帕薇及楊柳3次颱風,以及一次西南氣流大豪雨。施世治表示,他因爲南十字天文臺大師駐村計劃,長駐車城國小南十字天文臺,也常常會到後灣海灘,那裡有許多漂亮的寄居蟹,是寄居蟹的天堂,也是陸蟹釋幼的好地方,更是是親子親海的絕佳場域,但是7月臺風過後,海灘堆滿樹枝細木,掩蓋了潔淨的沙灘,也阻擋了陸蟹釋幼的路線。

施世治指出,如果以大型機具來清理,恐傷及寄居蟹和陸蟹,於是發起人力淨灘,才能對生態衝擊降到最低。在第一次淨灘後,又遇到連續豪雨和天文大潮,很多海漂木再度被打上岸,而且形成兩層樹杈障礙,就像海瀨築堤般交錯糾結,清理起來更辛苦,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淨灘,從8人到20人、50人,有遠從臺北、新北熱愛生態保育的朋友共同來參加。

連續4次都參加淨灘活動的黃馨慧表示,她和施校長認識10多年,非常認同施校長的教育和生活理念,而且施校長不會只有口頭說說,而是落實身體力行,因此4次淨灘,她都從屏東市開了一多小時的車前來參加淨灘,她和小朋友曾經過看寄居蟹竟然是以瓶蓋爲家,非常震撼,小朋友在淨灘之後,也真正體會到環保清潔不製造垃圾的重要性,這是最好的環保教育。

退休校長施世治4度發起在屏東車城後灣淨灘,今天天氣很好,太陽很大,大家動手淨灘很開心。(施世治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退休校長施世治4度發起在屏東車城後灣淨灘,今天天氣很好,太陽很大,大家動手淨灘很開心。(施世治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施世治表示,他發起淨灘前都會跟後灣社區的「黑貓姐楊美雲」聯絡,她會號召當地人一起參加,黑貓姐只要有空也會一起淨灘。今天第4次淨灘活動約有20人蔘加,有遠自新竹開了6小時車的熱心民衆前來共襄盛舉,還有鹽埔國中老師林素梅來看海漂樹枝現地創作的可能,大家今天已打開30公尺糾結在漲潮線的大小樹枝,下次再來大潮就可以重整沙灘原貌。

施世治說,行動是迴應問題的真實展現,土地、山林、空氣、海洋、水資源,不是隻給現存的這些人,而是要永永遠遠傳續下去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