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風神廟成功 聯盟轉型守護
臺南市搶救風神廟聯盟成員21日齊聚風神廟,宣告階段性任務已完成,未來將轉型「文化資產守護聯盟」,作爲關注全國文資保存的行動平臺。(曹婷婷攝)
臺南市搶救風神廟聯盟成員21日齊聚風神廟,宣告階段性任務已完成,未來將轉型「文化資產守護聯盟」,作爲關注全國文資保存的行動平臺。(曹婷婷攝)
喧騰一時的臺南市定古蹟風神廟面臨廟後將蓋民宿,恐危及古蹟本體,民間成立「搶救風神廟聯盟」,經與廟方協力搶救,原地主放棄建樓並轉售土地,圓滿化解危機。聯盟成員21日齊聚風神廟,宣告未來轉型「文化資產守護聯盟」,下一階段將推動守護南山公墓。
風神廟擁有近300年曆史,近期因廟後方蓋樓爭議,引發輿論高度關注,「搶救風神廟聯盟」上個月遞交訴求書給市府,市府也居中協調,事件終圓滿落幕。風神廟總幹事謝明峰昨感謝聯盟加入搶救行列,指該筆土地由來自高雄、與風神廟有交陪境情誼的廟宇人士集資買下,這羣人很低調,也婉拒廟方致贈感謝狀。他說,風神廟搶救成功背後是衆人信仰化爲「保身符」,助廟方度過難關。
聯盟召集人、前檢察官現任律師的陳鋕銘說,這次事件匯聚各方「好管閒事」的衆人,從風神廟危機事件可見,臺南文化資產保護「太保守」,鑑於臺南乃至全國在廟宇與古蹟保存觀念仍薄弱,聯盟今後將轉型爲關注全國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動平臺。
他提到,針對民團長期關心南山公墓爭取登錄文化景觀未獲通過,但守護派仍未放棄,聯盟接下來將投注關心南山公墓存續,他認爲,南山公墓文資審議調查報告也應該公諸於世,供大衆檢視。
南華大學建築系教授魏光莒說,此次搶救經驗匯聚來自各方的力量,背後有公民輿論、法律及都市計劃專業聚焦,以及廟方全力投入,未來將作爲爭取南山公墓登錄文化景觀行動的參考。
臺灣公民參與協會秘書長何宗勳說,全臺灣還沒有一個廟宇把文化資產變成社會運動,且短時間內就成功的案例,搶救風神廟成功,可望讓其他文資保存議題帶來新的可能。
何宗勳直言,臺南古蹟很多,但執政者一方面覺得古蹟重要,一方面大舉開發旗幟,古蹟有時甚至被視爲發展阻礙,因此,聯盟預計年底將舉辦一場全國性文化資產會議,屆時也將要求臺南下一屆市長候選人針對文化資產政策與立場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