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轉型 桃園低碳聯盟成軍
桃園爲加速交通淨零轉型,集結電動車廠、運輸業者和中央、地方政府成立「運具低碳化聯盟」,以公私協力打造更友善的電動運具環境。(蔡依珍攝)
桃園爲加速交通淨零轉型,集結電動車廠與運輸業者成立「運具低碳化聯盟」,副市長蘇俊賓表示,聯盟有製造商、使用方以及中央、地方政府,希望能幫忙業者解決問題、調整法規、突破技術,以公私協力打造更友善的電動運具環境。
「一個人走得快,一羣人走得遠!」蘇俊賓表示,桃園有國際機場,又鄰近臺北港,是全臺物流中心,發展低碳運輸成桃園重要課題,市府整合環保局、交通局及經發局,並邀請中央主管機關、電動車商及運輸業者成立「桃園運具低碳化聯盟」,不僅是表層爭取購車8折、送充電樁或2年保固等購車優惠,更要創造桃園使用電動運具的友善環境。
蘇俊賓說,各行各業想要推動電動運具,可能遇到問題挑戰、需要法規調整和技術突破,甚至經濟規模是否大到有競爭力等,都跟中央、地方、產業息息相關,透過共同合作尋找解方,建立桃園低碳運輸完整的政策配套,「淨零大家都想做,但能持續下去纔是真正淨零!」
蘇俊賓舉例,像桃園首創試辦電動垃圾車已在「大溪大禧」上路,但裝載容量、續航能力、使用介面、安全性和充電友善程度等,都要持續測試改進;而桃園客運業電動化也從谷底往上爬,今年採購135輛可達19%,明年可望提升至35%。
蘇俊賓也提到,桃園率先在《桃園市推動淨零城市自治條例》明定50輛以上營業車輛就要進行溫室氣體盤查與登錄,比中央現行200輛以上纔要碳盤查的規定更嚴格,他樂見各物流業者積極響應,相信透過「輔導加管理」,能讓業者及早掌握自身碳排,規畫汰換計劃與轉型路徑,他強調,桃園交通運輸碳排約佔15%,身爲物流樞紐與工業大市,在人口和產業急遽增加下,若能維持碳排平衡就已達到實質減量,希冀打造全國指標性的低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