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成龍溼地!水位調控試驗奏效 林保署打造水鳥樂園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近年來積水漸多,造成鳥類棲息地減少,農業部林保署南投分署進行水位調控,水鳥數量增幅達84%。(林保署南投分署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近年來積水漸多,造成鳥類棲息地減少,農業部林保署南投分署進行水位調控,水鳥數量增幅達84%。(林保署南投分署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生態豐富,已列爲國家重要溼地,但近年來積水漸多,造成鳥類棲息地減少,經農業部林保署南投分署進行水位調控試驗,成功創造兼顧排水需求與水鳥棲息的雙贏環境,分署22日與大家分享成果,強調此次調控成功的經驗,對於未來國土生態綠網的推動有很大的幫助。
成龍溼地原爲農耕地,因地層下陷與颱風影響,造成堤防潰決及海水倒灌,無法耕種的農地演替成草澤溼地。2005年起,林保署以「生態休耕」方式保留溼地,進行生態覆育與社區文化再造,2019年列爲國家重要溼地,同時也是「國土生態綠網彰雲海岸溼地保育軸帶」中,串聯西濱沿海水鳥熱點的重要節點。
林保署南投分署表示,近年來成龍溼地因水位偏高,泥灘地裸露時間不足,水鳥活動空間受限,此問題在分署委託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舉辦的「裡海社區韌性評估工作坊」中,即由在地社區居民反映「溼地水太深,水鳥沒地方落腳」,突顯調整水位以因應水鳥需求的必要性。
分署因此攜手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雲林縣政府、成龍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啓動成龍溼地水位調控研商會議,今年2月與3月進行調控試驗,首次調控水位平均降低5公分,水鳥數量即由172只次提升至317只次,增幅達84%。調控期間常見蒼鷺、大白鷺、青足鷸等,都是溼地生態多樣性的代表指標。
南投分署分署長李政賢指出,透過這次試驗,可以看見「溼地調一點水,就能引來更多生命」,這不只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與自然和諧共生,邁向永續發展的最佳實踐。分署將持續精進,讓國土生態綠網真正落實,也歡迎更多民衆加入守護成龍溼地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