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輝達市佔!華為計畫重新設計 AI 晶片 將由 ASIC 轉向 GPGPU

大陸科技巨頭華爲,正尋求改變人工智慧晶片設計策略,從特殊應用積體電路 (ASIC)轉向通用圖形處理器(GPGPU)晶片,以便從輝達(NVIDIA)手中奪取更多的大陸AI晶片市佔。圖爲華爲在MWC上海的展位。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科技巨頭華爲,正尋求改變人工智慧晶片設計策略,從特殊應用積體電路 (ASIC)轉向通用圖形處理器(GPGPU)晶片,以便從輝達(NVIDIA)手中奪取更多的大陸AI晶片市佔。

儘管美國對大陸實施半導體出口制裁,阻止輝達在大陸銷售先進的 AI 晶片,但輝達的GPU產品仍然是大陸需求最廣泛的AI晶片。

科技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最新發布報告指出,華爲想要提升AI晶片,在大陸市佔正面臨的一個主要瓶頸,也就是華爲AI晶片採用的是異構計算架構(CANN)軟體平臺來實現算力調度與執行。但是,CANN並未得到行業的廣泛的支持,遠不及輝達的CUDA。

華爲的新的AI晶片將配備新的軟體,允許使用者透過中間軟體,以相容輝達的 CUDA 程式設計語言,該軟體也可以將CUDA的指令轉換爲適用於華爲AI晶片的語言。消息人士補充說,華爲也有興趣採用輝達和AMD使用的晶片功能模型。

雖然目前華爲的AI晶片是ASIC,但該公司有興趣擴展通用計算產品。這一轉變將使得華爲的 AI GPU被更廣泛地使用,並可能有助於華爲增加在大陸AI晶片市佔。

但設計晶片只是該過程的一部分。即使華爲能夠保證穩定供應先進的晶片設計,該公司也不得不轉向大陸本土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進行晶片製造。而中芯國際先前已經受到美國政府的制裁,無法進口先進的晶片製造機器,這限制了升級更先進的製程和擴大產能。

由於大陸科技公司已長期使用輝達軟體平臺Cuda開發技術,轉向華爲將帶來高昂的轉換成本,需要重新設計資料中心基礎架構、軟體和工程工作流程。更重要是,華爲的AI晶片存在過熱並停止運作的問題,由於AI技術開發分秒必爭,華爲產品套件欠缺吸引力。

這些大陸科技巨企高層,曾多次在會議中明確告訴華爲,若要他們大規模轉向華爲晶片,應該是華爲去配合他們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