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長者心靈照護 衛福部培訓120名師資推「靈性課程」

社家署今日(16)舉辦「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創新課程講師培力計劃」啓動儀式。(李念庭攝)

基隆種子講師分享「愛心便利貼」課程內容,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最想感謝自己的「膝蓋」,陪伴自己度過寫論文、跑公務等時光。(李念庭攝)

我國邁入超高齡社會,爲了提升長輩心靈照護,衛福部社家署今年編列300多萬,培訓120名種子教師,將在全臺5000多個據點導入「靈性關懷課程」,讓晚年缺乏人生目標的長輩,透過懷舊課程等活動,找到生活重心,不只「熟齡」也「熟靈」。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指出,全臺共7749個村裡,截至今年3月,我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已達到5022處,涵蓋率提升至58%。今年融入新的元素「靈性關懷」,希望讓長輩回顧生命,幫助長者「認識自己」,有助提升心理健康及長照前期預防。

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表示,有些長輩也許是空巢、也許沒有人生目標,心靈上缺乏方向感。目前關懷據點偏重健康促進和衛教,社家署今年啓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創新課程講師培力計劃」,引入高齡心靈相關活動,希望讓長輩內心更踏實、生活更穩定。

周道君說明,計劃經費約300多萬,預計培訓120位種子講師,完訓後深入全臺據點開課。課程內容涵蓋12個面向,透過懷舊課程、回憶課程、園藝、音樂等活動,讓長輩獲得心靈滿足,在第三人生也能追求目標、找到生活重心,有助於長輩不感到寂寞。

社家署今日(16)舉辦啓動儀式,現場齊聚地方政府與種子講師,分享在據點推動靈性課程成果,並由呂建德、周道君上臺體驗,透過回憶、懷舊課程等,審視生命、反思自己,達到心靈提升。

周道君分享,小時候父親常買住家附近的蔥油餅給他吃,直到現在自己還會帶家人去買,「不只好吃,也是在吃懷念」。很多人心裡,可能有某些東西、食物、風景等回憶,碰到時會有許多感觸,「那家蔥油餅對我來說就存在這樣的情感」。

周道君表示,創新課程除了鼓勵老人以健康的態度面對老化過程中的疾病、憂鬱,也引導老人提早準備,迎接晚年生活,促進身心靈整合與生活品質提升。課程推動極具彈性,未來各地方政府及授課講師均可依在地的文化條件與老人個體需求,因地制宜發展具特色的教案與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