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攻半導體與AI新藍海 陽明交大電機學院成立產創聯盟
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教授吳炳飛開發「非接觸式」AI技術,能夠通過人臉拍攝,60秒測量出心率、心率變異,呼吸,血壓、血氧與壓力指數等生理資訊。圖/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提供
爲加強學術界與產業界合作,提升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競爭力,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成立「產創聯盟」,整合學校研究能量與業界創新需求,透過跨界合作共同推動半導體、AI及通訊產業發展至今已有近50家科技廠商加入聯盟,展現強大的合作潛力。
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院長王蒞君指出,陽明交大電機學院目前擁有150多位教授,這些教授的研究成果,將透過產創聯盟平臺與更多產業界人士分享,聯盟涵蓋研究領域,包括半導體、IC設計、AI機器人技術以及次世代通訊等,並希望能夠連結國家戰略性產業。
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副院長陳科宏則說,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不僅取決於企業的技術創新,也離不開學術界的支持,陽明交大電機的老師擁有豐富的研究能量,業界也迫切需要這些創新科技,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若能夠將學術界的技術與業界需求相結合,將爲臺灣半導體帶來更大的突破。
陳科宏強調,產創聯盟目標首先是人才培育,電機學院擁有100多位博士生,並積極推動產學合作碩士課程,讓學生在學期間,就參與到實際的產品開發中;第2目標,是讓教授們的學術研究轉化爲可商業化的技術;第3個目標,則是期盼透過產業支持,爲電機學院的研究提供資金,確保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研究環境中創新。
陳科宏表示,聯盟成立同時,陽明交大電機的教授們也展示了產學合作的成功範例,如教授吳炳飛開發「非接觸式」AI技術,能夠通過人臉拍攝,60秒測量出心率、心率變異,呼吸,血壓、血氧與壓力指數等生理資訊;教授郭峻因團隊,將AI模型壓縮到晶片上,在智慧交通、智慧製造及健康照護領域取得顯著成果。
此外,教授陳冠宇團隊開發「器官晶片」,結合生成式AI、晶片以及智慧醫療,替代動物實驗和臨牀前試驗,協助藥品開發;教授李明峻開發智慧雷達感測技術,並將其應用於智慧交通、環境監控和智慧照護等領域。透過學術界與產業界密切合作,無論是人才培育、技術轉化,還是產業支持,都將使臺灣在全球半導體領域中保持領先地位。
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教授李明峻開發智慧雷達感測技術,並將其應用於智慧交通、環境監控和智慧照護等領域。圖/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提供
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教授郭峻因團隊,將AI模型壓縮到晶片上,在智慧交通、智慧製造及健康照護領域取得顯著成果。圖/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