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村富民促振興

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北流市新圩鎮旺山村的百香果標準化育苗基地,可見行列整齊的百香果種苗在智能溫控系統的精準呵護下蓬勃生長。這個由玉商楊興武返鄉創辦的百香果種苗基地,年供應量佔到全國的六成左右。這是玉林市基層黨組織築巢引鳳、鄉情紐帶牽動社會資金流向鄉村的生動體現,也是深化基層黨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動結出的碩果。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聚焦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基本制度、基本保障,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等關鍵要素,持續開展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攻堅年、提升年、深化年、鞏固年等系列行動,不斷提升全區基層黨建整體效能,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玉林作爲全區農業大市,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上,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玉林市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的部署要求,在全市深入實施“強基固本 強村富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計劃,大力推進組織強村、人才興村、產業富村,將黨建優勢轉化爲發展動能,不斷爲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夯實基層基礎、凝聚基層力量。

夯基

——織密組織體系建立長效機制

北流市返鄉創業園內,黨羣服務中心精準對接玉商項目,電子元器件生產線躍動着智慧光芒。“自從2023年玉商玉工迴歸動員令發出以來,越來越多在外經商的玉林人選擇回鄉創業,離不開‘三級書記’組團招商引資機制的保障。”北流市委書記劉啓說。

“三級書記”組團招商,正是玉林市“四級書記”抓基層黨建責任的具體體現。在玉林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馬克兵看來,“全市持續強化‘四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工作機制,自上而下傳導壓力,推行市領導聯繫鄉村振興重點村制度,壓緊壓實各級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責任。”

織密組織體系。玉林市紮實推進“兩個覆蓋”提質增效,做到哪裡有黨員、羣衆,哪裡就建立黨的組織、開展黨的工作,把組織的力量延伸到各個領域、各個層級。

爲進一步推動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神經末梢”,福綿區出臺《大力推進自然村黨組織建設的實施方案》,按照網格化管理劃分原則,推動符合條件的自然村應建盡建黨組織。福綿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林凜說:“通過建立建強自然村黨組織,把羣衆的力量凝聚起來、發動起來,以黨建引領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解決了一批鄉村治理、產業發展難題。”

記者還感受到濃厚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爭先晉位氛圍。“以前,我們村環境髒亂差,村級產業薄弱,如今通過改善人居環境、發展村級產業,村裡建了產業車間,辦起了食用菌基地,新建了‘越影雅苑’輕食體驗店,還種植300畝油菜花,成爲新晉網紅打卡點。”陸川縣溫泉鎮洞心村黨委書記呂爲說。洞心村的華麗蝶變,正是發揮黨組織強有力帶頭作用,該村先後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文明村、自治區五星級農村黨組織等多項榮譽。

類似洞心村的星級村在玉林比比皆是,得益於全市農村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示範縣鄉創建行動的實施。記者瞭解到,玉林市不斷深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星級化管理,實施基層黨建“百鎮爭先 千村爭星”質量提升工程,推動基層黨建質效整體提升。

聚力

——“頭雁”帶“羣雁”壯大人才隊伍

在博白縣鳳山鎮峨嵋村,記者見到了全國人大代表、峨嵋村黨支部書記李春燕。2020年,李春燕退伍後選擇迴歸家鄉,帶領村民發展產業,把鄉村視作自己人生的“新戰場”,“勇當鄉村振興領域的排頭兵,帶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在這個廣闊舞臺上發光發熱。”如今,峨嵋村人居環境好了,羣衆生活質量也提高了。

在玉林,有一大批李春燕這樣的“頭雁”正活躍鄉間,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帶領村民增收致富。記者瞭解到,玉林市大力實施“頭雁引領”“羣雁提升”“雛雁培育”等專項行動,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專題培訓,通過市縣鎮分級負責、全員培訓的方式,分級分領域開展“三談三找一比武”活動,不斷提升基層幹部素質能力。

3月27日,100名參加玉林市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提升素質能力示範培訓班的學員,到興業縣山心鎮石櫃村觀摩百米壯族文化宣傳長廊和民族特色體驗館。石櫃村黨總支書記盧德居現場介紹“互嵌互融”的石櫃經驗:“我們通過組織互嵌、文化互嵌、產業互嵌,把各族羣衆的心緊緊連在一起,凝聚了共建共榮的強大動力。”

類似這樣的培訓班,2024年玉林市縣兩級就舉辦了49期,培訓鎮村幹部4500多人次、駐村幹部2500多人次。“把基層黨組織建好建強,還要從玉商玉工、致富能手、退役軍人、大學生等優秀人才中發掘好苗子,儲備一批基層後備力量,爲新一輪村‘兩委’換屆打下堅實基礎。”馬克兵說,要有針對性開展村級儲備人才試崗鍛鍊,推動儲備人才深入羣衆、服務羣衆。

把隊伍建強、讓幹部過硬。2023年,玉林市在全區率先研究出臺《玉林市進一步規範農村發展黨員工作辦法(試行)》,建立健全“一張清單三項制度”。“通過建立健全農村發展黨員工作機制,進一步嚴格程序,有效提升了農村發展黨員工作規範化和制度化水平,提高了農村發展黨員質量。”玉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周桂民說。

賦能

——建強產業鏈撬動村集體生金

眼下,容縣自良鎮的柚園裡,沙田柚花競相開放,十幾位柚農認真聽專家講解人工疏花和授粉。“爲了保證沙田柚的品質,我們專門邀請廣西農業科學院的專家來給果農做技術指導,爭取今年有個好收成。”自良鎮沙田柚協會黨支部書記曾豔豔說,協會搭建平臺,重點做農民幹不了、幹不好的事。

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容縣成立了沙田柚行業黨委。“按照市裡的部署,我們紮實開展鬱品產業鏈黨建賦能行動,通過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確保服務在產業鏈上、人才培育在產業鏈上,提升特色產業發展水平,讓沙田柚變身黃金果。”容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瑞談到發揮沙田柚行業黨委的作用時說。2024年,容縣沙田柚種植面積已超24萬畝,全產業鏈產值超40億元,躋身廣西首批“桂字號”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行列。

無獨有偶,發揮鏈上黨組織作用,玉州區探索組織鏈融合產業鏈聚勢共富模式,依託廣西參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玉林三黃雞產業鏈綜合黨委。“我們已實現年產雞苗3億羽,帶動了農戶享受到數字化、智慧化養殖技術應用成果。”該公司黨支部書記、總裁楊福劍告訴記者。通過黨組織結對共建,創新“公司+黨支部+基地+農戶”模式,推行“村企聯建”強企富民之路,成功帶動256個村、1萬多農戶投身肉雞林下生態養殖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黨建引領,壯大村集體經濟。如今,北流市新圩鎮河村的生態之美令人驚豔,親水棧道沿着原有的綠化而建,豔麗的三角梅競相綻放,面貌煥然一新,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答案是,通過“土整歸村”激活了“自我造血”能力。

2015年,北流市在全國率先開展多類型、多用途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改革,在農地入市的耕地佔補平衡工作中,首創“土整歸村”改革模式,政府將土地整治項目工程許可下放村民合作社實施,項目完成後按政府定價進行復墾指標回購,促進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增長。河村黨委書記陳家平說:“村集體創辦的合作社開始盤活用地建廠房,引進企業和項目,我們負責招工、出租廠房,跟企業商定利潤分成,村集體收入多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近年來,玉林市深入實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固本提質行動計劃,推行村企共贏、抱團發展等八種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成立鎮級強村富民公司和村黨組織領辦集體經濟實體,助推村集體和農民羣衆“雙增收”。2024年,全市共成立鎮級強村富民公司31個,村黨組織領辦集體經濟實體289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74元,連續14年排全區第一。

發揮組織保障引領鄉村振興的作用,玉林市堅持以組織強基築牢發展堡壘,以人才迴流注入創新活力,以產業升級拓寬富民路徑。下一步,玉林市將繼續以“五基三化”夯基壘臺,以“強基固本強村富民”精準施策,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爲振興動能,繪就一幅組織強、產業興、百姓富的壯美畫卷,爲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貢獻鮮活實踐,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