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回購增持護盤 A股配置價值進一步凸顯

本報記者 郭婧婷 北京報道

5月19日,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在深交所主辦的“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上公開表示,上市公司更加註重回報投資者。2024年,A股上市公司共實施分紅2.4萬億元、回購股份147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越來越多的企業一年多次分紅,滬深300指數股息率接近3.6%,回報投資者的穩定性、可預期性進一步增強。目前A股估值水平仍處於相對低位,滬深300市盈率12.6倍,明顯低於境外市場主要指數,配置價值進一步凸顯。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9日,A股共有622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東獲得回購增持貸款,總金額約爲1207.55億元。

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張可亮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市公司同步釋放回購增持信號,這一集體行動在短期內可以提振市場信心,這顯示了公司對自身價值的認可和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在中期來看,這種行爲可以起到託底作用,因爲回購和增持可以減少市場上的流通股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穩定股價。

“回購增持行爲體現了估值修復信號、政策協同導向和風險對衝需求的市場態度。大比例回購傳遞了‘當前股價低於內在價值’的判斷,也反映監管層與企業共同維護市場穩定的意圖,能夠避免股價非理性過度下跌。短期來看,能夠減少流通股供給,緩解拋壓,對股價形成直接支撐。中期來說,‘國家隊’與上市公司同步行動,有望扭轉悲觀預期,改變投資者情緒,吸引抄底資金,形成‘政策底+市場底’雙重確認。長期來說,能夠改變定價邏輯,從博弈轉向價值錨定,推動估值體系重構。”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

逆週期調節機制顯現

毋庸置疑的是,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在2025年穩股市方面發揮了作用,申萬宏源研報指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爲A股引入微觀層面的逆週期調節機制。

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即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以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首期額度分別爲5000億元和3000億元。其中,通過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引導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用於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今年4月份以來,超300家上市公司公開披露回購增持計劃,金額上限超1000億元,其中有三一重工、美的集團、榮盛石化等民營企業,也有中國石油、中國中鐵、中遠海發等央國企。同時,中國誠通、中國國新兩家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也公開宣佈擬使用股票回購增持貸款資金,加大對所投上市公司的增持力度。

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末,上市公司披露擬申請股票回購增持貸款金額上限超1100億元,金融機構與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簽訂股票回購增持貸款合同金額約2000億元。

4月7日,美國宣佈所謂“對等關稅”後的首個交易日,滬深300、創業板指、恆生指數、恆生科技分別下跌6.0%、12.6%、13.3%、15.8%。

當天晚間,中國資本市場呈現出積極態勢,超過百家上市公司集中公佈了股份回購和大股東增持計劃。這一集體行動極大地提振了二級市場的投資信心。上市公司通過實際的資金運作,向市場傳遞出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肯定,爲波動的A股市場注入了積極的預期引導信號。

具體來看,寧德時代(300750.SZ)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爲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投資信心,擬回購40億元—80億元;中國核電(601985.SH)董事長提議以3億元—5億元回購股份;萬華化學(600309.SH)董事長提議以3億元—5億元回購股份。

券商方面,東方證券(03958.HK)籌劃回購A股股份 ,回購資金預計2.5億元—5億元。國泰君安(601211.SH)4月8日早間公告,董事長朱健提議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部分公司股份,回購股份的資金總額爲10億元—20億元。

央企國企引領回購增持潮

記者發現,央企和國企在本輪迴購與增持熱潮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除了央國企,地方政府、國資平臺都在支持民營企業回購股票。比如,上海舉行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在介紹《新時代新徵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相關情況時,提到在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方面,鼓勵民營企業聚焦新質生產力強鏈補鏈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展併購重組,支持民營上市公司運用回購、股東增持等工具進行市值管理,鼓勵政府投資基金、產業扶持資金等支持民間投資項目。

國務院國資委4月表示,將全力支持推動中央企業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動作爲,不斷加大增持回購力度,切實維護全體股東權益,持續鞏固市場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努力提升公司價值,充分彰顯央企責任擔當。

同時,上海證監局聯合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召開上海民營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政策宣講會。上海證監局表示,使用貸款回購增持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要嚴格落實相關要求,規範內部管理程序,嚴防發生內幕信息泄露和內幕交易風險。

田利輝坦言,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企業打醬油,回購比例嚴重不足,讓股民形成忽悠式回購的印象,嚴重可能削弱信號效應。同時。4月解禁市值近1900億元,需警惕回購資金與解禁拋壓的對衝。而且,美股波動及外資流向仍是短期擾動項。投資者需關注企業回購的實際執行力度及資金用途,避免“口號式”回購對市場造成反向衝擊‌。

近日,證監會發布了修訂後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加大對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支持力度。接下來,證監會將持續引導上市公司積極通過現金分紅、回購增持、併購重組等方式提升投資價值,不斷打造高質量、有活力的上市公司羣體,爲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的投資標的。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