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超威集團,喂大了一頭“快驢”
汽車後市場有"途虎","電驢"後市場也跑來了一頭"快驢"。
每年,全國有上千萬輛電動車,更換了快驢銷售的電池,但絕大多數人,都不瞭解背後的平臺。
日前,快驢科技披露招股書,向港股發起衝擊,這家短距離綠色出行科技綜合服務商的神秘面紗就此揭開。
依靠全國電池龍頭超威集團,快驢科技做到了行業第一,但99%的收入來自賣電池,且幾乎全部電池產品都靠超威集團提供,這也成爲了快驢最大的問題。
99%收入靠賣電池
能想象嗎?當前,中國電動兩輪和三輪車的保有量已超過5億輛,每年仍在以超過7000萬輛的速度激增。
和汽車一樣,這些"電驢"在使用過程中,需要保養,壞了需要維修,時間久了一些零部件自然老化,也需要更換。
這就催生出了一個龐大的"電驢後市場"。機構數據,該服務市場的規模,由2020年的439億元增至2024年的72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13.3%。預計將從2025年的831億元增至2029年的1271億元。
這個市場雖然很大,但相當分散,各電動車品牌分佈在全國各地的經銷門店,往往就承擔起了售後功能,相當於汽車的4S店。另外,大量的街邊自行車修理店,也能維修電動車。
電動車售後維修存在的痛點,幾乎與汽車如出一轍。
爲解決這些痛點,汽車後市場誕生了"途虎"。針對電動車後市場,則誕生了"快驢",它給自己的定義是——短距離綠色出行科技綜合服務商。在這一市場中,快驢科技以2.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招股書顯示,快驢科技的業務生態體系,由三大核心支柱組成:"快驢出行"爲核心服務支柱;"快驢優選"和"快驢教育"分別通過產品質量保障和技術培訓能力提供支持。
看起來很玄乎,但閱讀完快驢科技的招股書,發現它的業務並不複雜。
其業務核心,是通過分佈在全國的900多家區域服務商以及超2萬家合作門店銷售產品,主要就是賣電池。2022年-2024年,公司超過99%的收入,來自銷售電動車上最常用的鉛酸電池。
雖然,公司被冠以"科技"二字,但其科技屬性並不明顯。當前,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爲16人,在所有員工中的佔比爲6.7%。2022年-2024年,研發支出分別爲32.1萬元、53.4萬元和72.0萬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從業務上來看,當前的快驢科技,更像是一個大的蓄電池經銷商。這樣的商業模式,註定其盈利能力不會太強,只能靠規模取勝。
2022年-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13.11億元、12.23億元和16.31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爲646.5萬元、238.7萬元和825.7萬元,對應毛利率分別爲3.5%、3.4%和4.1%,淨利潤低至0.5%。
99%供應來自超威
快驢科技所銷售的電池產品,幾乎全部來自於超威集團。
超威集團是全國電池行業的頭部企業,中國企業500強,年銷售規模超千億。
快驢科技的另一個身份,是超威集團旗下"金超威"品牌鉛酸蓄電池全國獨家總代理。
2022年,公司95.1%的收入,都來自金超威品牌電池的銷售。隨後兩年,逐步加大自有品牌電池的推廣力度,到2024年,金超威對公司營收的貢獻降爲70.6%。不過,其自有品牌的電池,也幾乎都全是由超威集團代工生產。
2022年-2024年,公司對第一大供應商超威集團的採購金額,分別佔各期採購總額的98.5%、87.0%和99.2%。
對大供應商的依賴程度如此之深,快驢科技仍然篤信自身經營不會存在太大風險。
這種信心,來自於公司與超威集團之間"親密"的關係。
當前,快驢科技所有4名執行董事,都有在超威集團工作的經歷。
創始人武英傑做銷售出身,他於2014年進入超威集團,先後擔任"金超威"業務部總經理和金超威公司總經理,主要職能就是負責金超威品牌電池的銷售、運營決策及管理。
加入超威集團不久,武英傑看到電動車後市場的機會,說服集團創始人周明明,二人共同出資創立了快驢科技,周持股99%,武以1%的持股負責具體運營。
後來,周明明決定集中精力發展超威集團,於2019年,將所持快驢科技所有股權全部轉讓。
截至目前,武英傑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約85.50%股權。
快驢科技自2014年創立以來,只進行過一次外部機構融資。2023年,泰安遠望出資8000萬元,獲得公司10%股權。
融資將模式做重
快驢科技可能也已意識到,目前的經營模式,業務單一,對大供應商的依賴程度太高,會限制自身發展空間。公司的破局之法,是向產業鏈的上游延伸。
管理層首先想到的是,建立自主的鉛酸電池製造工廠。目前,已物色到了一家工廠,佔地約50畝,年產能約爲500萬個電池。自建產能之後,可以很大程度上擺脫對大供應商的依賴,也能提升盈利能力。
與此同時,還計劃進軍電動車製造領域。將深度參與輕型電動車的設計、研發和定製,通過車輛製造商進行OEM生產。爲此,公司擬投資一家鎂合金車架工廠,配合自身電動車業務的發展。
在快驢科技的生態體系中,還有一項共享出行業務,也就是共享電動車。該業務自2024年開展以來,已通過資產合作和投資運營模式,與山西晉中、浙江湖州、山東菏澤等地的合作伙伴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目前,已投放共享電動車約6400輛,日均訂單量約1.85萬次。
在快驢科技的規劃中,未來還將向市場投放3.5萬輛共享電單車;採購2萬輛重型長續航電動車,用於對商業物流行業的租賃。此外,進一步拓展服務網絡,並進軍印尼、尼日利亞、孟加拉等國,將業務複製到海外市場。
上述業務規劃的落地,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此番,快驢科技赴港IPO,正是爲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