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天時地利人和的出訪
各界都以爲即將成行的賴清德總統過境美國、出訪邦交國案,沒想到在七月廿八日臨時取消,總統府說原本就沒有既定出訪行程,外交部則稱沒有相關資訊,「後續如果有確切的安排,將由總統府適時地對外公佈說明」。
然而就巴拉圭總統貝尼亞本月中旬率先宣佈賴清德即將到訪觀之,總統府和外交部的說法應爲謹慎保守之詞,以免過境美國的安排提前受到中共當局的打壓。
至於取消出訪的主因,許多消息都指向美國川普政府不同意賴清德現階段過境美國紐約、達拉斯等本土大城。若前述消息屬實,再細究背後的美方考量,可有以下兩個最可能的推論。
第一,川普極在意對中國大陸的關稅及貿易談判,或者川普已經在規畫本年的「川習會」,因此不容過程中橫生枝節,亦不樂見在談判協商中被陸方以「支持臺獨、破壞兩岸關係」爲由要求讓步。
而且,當賴清德將訪問中南美洲的消息遭披露,中共駐美使館必強力抗議,給美政府形成壓力,所以賴清德想過境紐約、達拉斯的計劃,闖關不成暫留遺憾。
美方這樣的決定很可能並非出自國務院或國安會,而是出自於川普本人或其極核心幕僚突如其來的反對,所以原本給賴清德過境的綠燈忽然變紅燈,否則我政府單位應不會在美方點頭前便開始各項準備。
這可說是賴清德執政後和美方的互信仍舊不足,以致後者擔心賴過境時會出現「臺獨擦邊球」,無論是出身自臺灣的僑胞揮舞臺灣獨立旗、高喊臺灣獨立,美國國會議員致詞時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外國媒體報導「臺灣總統」過境訪問美國,或者民進黨及其側翼利用大內宣、大外宣炒作一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第二,雖然中共使館對美抗議,但美方其實同意賴清德過境夏威夷或阿拉斯加,因爲那不是美國本土、僑胞又少,造成的政治效應小很多。如果美方提這建議,賴的國安團隊可能會婉謝,因爲類似於走去年繞路過境夏威夷、前往馬紹爾羣島的安排,而且又沒法踏上美國本土,易遭外界非議。
然而,倘確有此事,將顯示民進黨政府其實在意的是過境美國,而非至中南美洲友邦訪問,友邦領袖看在眼裡不知作何感想。
總之,在對外關係中,對美的實質關係和對友邦的外交關係都極爲重要。假設賴清德想做的過境外交和訪問邦交國,都是爲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和外交空間在努力的話,全民應團結在中華民國國旗之下,予以最大支持。
經過這次過境美國的波折,可見我國外交處境仍非常艱難,絕對沒有樂觀的本錢。但也正因爲如此,國家元首出訪的決策過程就應更加客觀、謹慎,不要以爲世界繞着臺灣在轉,結果決策品質顯待加強。
這次規畫賴清德八月初出訪、過境美國,正好遇到美陸關貿談判、「川習會」正在成形,遑論美國正欲對我國片面課徵關稅、對我國提出鉅額貿易投資要求,所以此時想過境美國本土,不僅變數極多,而且難以取得談判協商中勉強對等的地位,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都差一點。領導人和相關決策官員應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