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臺會十年 貴州新貌吸睛臺商

花江峽谷大橋。(中新社貴州分社提供)

2025年貴州‧臺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開幕式。(主辦單位提供)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2025年「貴州‧臺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簡稱「黔臺會」)9月17日在貴陽舉行。今年以「十載同行譜新篇,攜手融合向未來」爲主題,吸引了400餘位臺灣專家、學者與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兩地合作新契機。

貴州省長李炳軍在致詞中強調,希望藉由黔臺會爲起點,推動雙方在現代農業、數字經濟、先進裝備製造與康養旅居等領域加強合作,探索互補優勢,續寫兩岸融合發展新篇章。

「三無」漸遠 華麗轉身可期

對於不少臺灣民衆來說,貴州的印象仍停留在課本上的形容:「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然而,近十年來,這片被羣山環抱的土地正在迅速改變。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貴州發展的底氣:錳、重晶石產量全國第一,磷、鋁名列全國第三,稀土、鈦、鋰等礦產儲量也名列前茅。煤炭更是南方最重要的能源供給。

制約發展的最大難題是交通。過去因山多路險,物流成本高昂,阻礙了經濟發展。如今,在大規模基礎建設投入下,貴州高速公路總里程達9042公里,躍居全大陸第五。即將於9月28日通車的花江峽谷大橋,橋面距江面垂直高度625公尺,堪稱「世界第一高橋」。當地居民感慨,以前到貴陽要花上兩天,如今只需短短數小時,山川天塹已變通衢大道。

數位新城與康養勝地

依託豐富且穩定的電力資源,貴州打造了以貴陽、貴安爲核心的大數據產業集羣,成爲聞名的「算力之城」。在人工智慧熱潮下,這裡已成爲全球企業部署雲端與算力的理想之地。

同時,貴州還是名副其實的中藥材大省,全省藥用植物多達7459種,不少更是臺灣中醫藥的重要來源。再加上地處與臺灣相同的北緯25度,氣候宜人,非常適合發展康養產業。難怪臺協藍會長笑稱,貴州真是「遍地是藥材」。

都說「要想富、先修路」,當任督二脈被打通後的貴州,加上在2022年初,大陸《國務院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關於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出爐,爲這片土地注入政策紅利。

「黔臺會」期間,除了經貿對話,還安排了文化旅遊、現代農業、健康醫養等專場對接與投資考察活動,並舉辦「黔臺青年企業家沙龍」,爲兩地年輕世代搭建交流平臺。(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