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0.5% 連續七個月正成長

主計總處10日發佈今年前十月工業及服務業平均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43,092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10日發佈今年前十月工業及服務業平均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43,092元,年增0.50%,增幅爲今年以來最高,且已連續七個月正成長,代表薪資成長連七月追上通膨。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表示,除了今年前十月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增幅擴大,實質總薪資年增率也達到1.82%,爲近四年同期最高。此外,前十月總薪資平均數爲新臺幣61,529元,年增率4.06%,也創下近14年新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十月全體受僱員工薪資低於平均數員工比率69.26%,則是自2020年有統計以來最高。對此,譚文玲說說明,主要是因爲今年電子業景氣轉好,高薪把平均數拉高,使得薪資處於平均數以下的佔比偏高。

若就行業別觀察,今年前十月經常性薪資平均低於整體平均者包括住宿及餐飲34,394元、其他服務業(如美容美髮及用品維修)35,757元、製造業44,202元、批發及零售業45,706元。

至於高於整體平均的行業,則有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56,779元、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67,407元、金融及保險業69,766元,還有製造業當中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55,280元。

觀察中位數,主計總處指出,今年前十月各行業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住宿及餐飲業、支援服務業因非典型僱用員工佔比較高,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相對較低,分別爲30,960元與31,380元;受僱員工人數較多的製造業爲35,471元,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爲45,261元;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51,523元、金融及保險業56,348元,則相對較高。

不過,10月有兩個大臺風,分別爲月初的山陀兒及月底的康芮,兩個颱風都有放颱風假,然而廠商加班趕單,並沒有同時呈現在製造業每人每月平均總薪資,10月爲56,182元,較9月60,754元,下降7.53%,主要是爲即便有部分科技廠有加班,但是整體制造業勞工還是因爲颱風假而影響到薪資。

但幾家歡樂幾家愁,服務部門10月平均總薪資爲52,237元,較9月下降4.31%,其中住宿及餐飲業總薪資已經連續三個月呈現衰退,推測不僅是因爲受到颱風停班停課影響,也因爲8、9月暑假效應逐步消失,也讓住宿、餐飲人力需求收斂,也反映在薪資水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