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月平均月薪 增2.98%

1~7月平均月薪4.7萬元,年增2.98%爲近三年同期最高。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1~7月受僱者月薪變化

主計總處12日公佈薪資統計指出,受惠於廠商加薪、最低工資調升及工時增加,1~7月平均月薪4.7萬元,年增率2.98%創近三年同期最高,惟月薪中位數增幅仍不如去年。此外,受科技應用需求提高,生產熱絡的影響,7月半導體所屬的電子零組件業加班工時續創歷年同月最高。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表示,今年1~7月平均月薪(經常性薪資)4.7萬元,年增率2.98%爲三年來同期最高,惟國內850萬名受僱者中依月薪高低排序,居中者爲3.8萬元(月薪中位數),年增率2.78%,這個年增率則比去年同期來得低。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平均月薪的增幅之所以比較高,是受到極端高薪者薪資成長較快的拉擡,而中位數系排序居中者,不會有極端高薪的拉擡效應。依主計總處公佈的近六年(109~114)1~7月的資料,五年之間平均月薪增5,500多元,月薪中位數只增4,400多元。

至於上半年美國對等關稅衍生的備貨效應,以致加班工時提高的現象,7月是否還持續存在?譚文玲說,7月除了備貨效應之外,新科技應用創造的需求持續提高,都推升工時。製造業加班工時在7月仍達17.1小時,創近15年同月最高,其中電子零組件業27.7小時,更創下民國69年有統計以來的歷年7月最高,這說明高科技業生產活動仍然熱絡。

主計總處還公佈「113年勞動報酬統計」,113年平均每位受僱員工的非薪資報酬(僱主負擔的勞保、勞退、健保等法定成本)是11.9萬元,佔勞動報酬85.1萬元(經常性薪資、非經常性薪資、非薪資報酬)的14.0%,九年來都在1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