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脈綻今朝 敦煌爲甘肅高質量發展書寫着生動畫卷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馨悅):在甘肅大地上,敦煌是璀璨的文化座標。這座鑲嵌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明珠,正以穿越千年的文化引力,爲甘肅高質量發展書寫着鮮活註腳。
文化空間的破界生長:"沉睡遺產"組"局"創新
讀萬卷敦煌文獻,品一杯壁畫咖啡,拓一方飛天印章,參與一場敦煌文化研學活動……這種 "可觸摸的文化體驗",源於敦煌對文化空間的創造性重構。敦煌書局與敦煌印局的 "組局",打破了傳統文化場所的邊界,讓敦煌的厚重歷史和人文底蘊得以在書香新韻中得以感受。通過敦煌書局這一交流平臺,吸引、聚焦全球學術專家和有識之士,逐步形成龐大的"敦煌文化專家庫",不斷增強文化社羣粘性,擴大敦煌文化影響力。
網絡科普博主"江氏小盜龍"在參觀後感慨:"敦煌文化是不同文化交融的一種文化,它是一個時代的多國多民族的文化的交融,也是東西方文明的一種碰撞和交融。"
如今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作爲敦煌文化"圈粉"世界的又一全新空間——敦煌印局,其前身是荒廢十多年的自來水廠沉澱池。這裡是一個"印世界",擁有上百個蘊含敦煌文化元素的印章,拉開敦煌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地建設的序幕,也打開敦煌無界新生。
科技賦能的文明對話:讓千年壁畫"活"起來
夜幕下的《樂動敦煌》劇場,像一場穿越時空的邀約。在莫高窟735個洞窟的基礎上,開創性打造了一個"活的"第736窟,隨着觀衆步入"第736窟",復原自壁畫的"敦煌古樂"從虛擬的伎樂天手中流淌而出,洞窟式實景移動舞臺和全息投影技術,讓千年壁畫上的歌舞場景得以復原呈現,用科技手段破解了文化遺產"活化"的密碼。
這座總面積達8000平方米的全球首座洞窟式沉浸體驗劇場,完美融合現代科技和敦煌藝術,打造出一個可看、可聽、可遊走、可互動的多維體驗空間。劇場通過主動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不斷拓展優質傳播渠道,提高中華文化感召力,全面展現敦煌傳承發展了千百年的古樂文化魅力,充分表達了"敦煌元素、華夏故事、中西交融、世界大同"的文化內涵。
從敦煌到甘肅:文化根脈上的高質量發展
敦煌的實踐,恰是甘肅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從敦煌書局的學術燈火,到敦煌印局的指尖溫度,再到《樂動敦煌》的科技光影,這座古城正以文化爲槳,駛向高質量發展新航程。
正如文化、旅遊博主"超級奶爸"在接受採訪時所說:"這裡的厚重的歷史、文化能夠感受邊塞情懷。比如嘉峪關、玉門關、陽關遺址以及敦煌莫高窟,這些都讓我看到厚重的歷史積澱,就好像穿越千年跟時空有一場對話。"
今日之敦煌不再僅是歷史的回聲,更是鮮活的、創新的、有溫度的當代實踐。當文化空間組"局"幻新生,當靜態藝術在科技與創意中"活化",當千年文脈融入尋常生活與指尖文創——敦煌正以其獨有的方式,書寫着新的文明敘事。這不僅是一座城市的蛻變,更折射出中國在高質量發展中對文化根脈的深情守護與創新表達的澎湃活力。
作爲絲綢之路上的文化瑰寶,敦煌以其跨越千年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底蘊,不僅承載着這片土地的文明記憶,更讓世界透過它,成爲讀懂中華文化的傳承鎖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