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高屋建瓴 對公募基金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 楊德龍
行動方案強調以投資者爲本,從“重規模”向“重投資者回報”轉型,針對當前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行動方案給出了具體要求。對於基金公司來說,不僅要看重短期的規模增長,更要看重長期的投資者回報,這樣才能更加長久,所以這次方案最關鍵的機制突破在基金經理薪酬、基金公司收入以及基金經理考覈等方面,更加強調業績考覈,而不是規模考覈。這樣可以讓基金經理、基金公司更加註重給投資者的長期回報,從而讓公募基金成爲投資者實現長期財產性收入的一個渠道。
方案提出,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形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拐點,這也是針對當前行業存在的經營理念偏差、投資者獲得感不強的問題來提出的。未來三年,一個是在發行新的產品上增加浮動管理費收取機制的新產品,在業績考覈上注重長期業績考覈,而不是短期考覈。通過考覈機制的轉變以及新產品的發行,從而逐步扭轉當前行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糾正這些問題,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挑戰還是要改變基金公司的經營理念,從規模導向轉向業績導向,機構也需要在經營理念上進行重大的改變,從而能夠讓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運營模式優化與投資者綁定方面,建立浮動管理費收取機制,這一機制將基金業績和公司的收入掛鉤,讓基金經理更加註重長期的業績表現,而不是博弈短期業績來增加規模。在產品設計的時候也要設定合理的業績標準,防止出現業績基準偏差較大的現象。
方案要求強化投資者盈虧情況在考覈中的權重,這也會讓基金經理在選股上和基金管理上更加註重長期的業績表現,而不是短期博弈,這更符合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從長期做時間的朋友。
在考覈評價改革與激勵約束方面,在基金公司績效考覈以投資收益爲核心、降低規模排名權重的要求下,機構應該重構考覈體系,比如說降低規模排名在績效中的佔比,增加業績排名的佔比。
對於基金業績排名的導向,當前評價體系可能比較看重短期的排名,以及一些不同產品類型放在一起排,這樣會導致不同類型的產品可比性其實不強,因爲風險偏好和投資方向不同,所以放在一起排確實不太合理。而考覈業績排名也儘量看長期排名,逐步淡化一年業績的排名。
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如果基金經理管理得比較出色,可以給予適當的合理回報,而不能“一刀切”,否則的話可能會導致一些基金公司經理“奔私”,因爲“奔私”的話就是股東分紅,而不是通過薪酬,所以公募在激勵機制上也要優化,從而能夠在薪酬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來留住優秀的基金經理。
權益投資提升與產品創新方面,方案提出,顯著提升權益類基金相關指標權重,支持ETF快速註冊、發展浮動費率產品。機構在權益投資的佈局上要有具體的規劃,包括髮行什麼類型的產品、能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不同公司可能強項不同,大的基金公司往往指數產品比較完全,硬件設施也好,可能多發行一些好的指數基金,有些公司主動投資做得好,可以重點發行主動基金。在發行節奏上可以優化權益類基金註冊安排,提高註冊的效率,同時要關注產品的質量,確保產品設計與投資能力相匹配,而不能發行過多的產品,應該把產品做精。
在公司治理方面,完善基金公司治理,防範大股東不當干預。比如說在股權結構、獨立董事履職等方面,存在一些大股東佔比過多,所以對公司的經營業務可能會有直接干預,影響到基金公司正常運行,獨立董事履職方面沒有盡到責任等等,通過機制的設計,提升投研團隊的穩定性和核心競爭力。
方案同時強調要強化投研能力評價體系,支持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不能一味地去依靠這種數字化的判斷、AI的判斷,不能完全不投入,要結合傳統基本面和數字化的優勢進行匹配,形成比較好的匹配效應。
其他方面,包括方案中提到的約束單個基金經理管理產品數量規模、加強持股集中度監測,這可能對明星基金經理來說,更需要集中精力去管理幾隻比較體現個人能力圈、業績比較突出的基金,規模上可能也要適當進行控制。在合規框架下可以兼顧投資效率與風險分散,對超大規模的基金可以制定一些單獨的持股比例等方面的要求。
優化行業發展格局,支持中小機構特色化發展,大型機構具有頭部優勢,所以發展很快,而中小機構往往很難有大的發展。所以中小機構還是要找到自己特色的產品和獨到的優勢,才能夠在競爭中有一席之地。現在行業的頭部效應也就是馬太效應加劇,未來中小機構還是要找到獨特的發展之路,才能夠在競爭中突圍出來,形成良性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