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公募一哥”踏空 核心產品淨值縮水26%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肖芮冬

8月21日,A股三大股指低開高走,午後強勢拉昇,尾盤有所回落。截至當日收盤,上證指數漲0.13%,報3771.10點。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A股市場一路走高之際,卻有投資大佬踏空。近日,大成基金一位買方基金經理因牛市踏空引發投資者熱議。8月20日,上海某私募大佬牛市踏空的消息也在私募圈傳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私募排排網數據發現,前“公募一哥”任澤鬆旗下產品在本輪牛市中意外踏空。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集元資產任澤鬆管理的核心產品“集元-祥瑞1號”,截至8月15日的單位淨值爲0.737元。作爲2016年5月成立的產品,淨值不僅未增長,反而較2016年成立時縮水26%。

私募基金整體表現亮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任澤鬆管理的其他私募產品業績在私募排排網上未公開披露。2018年末,任澤鬆從中郵基金離職轉投私募後,管理產品的風格便呈現出顯著的“大開大合”特徵。那麼,任澤鬆管理產品的淨值爲何大起大落?

2023年一季度,A股ChatG-PT概念股熱度飆升,任澤鬆迅速將持倉從新能源汽車板塊切換至人工智能領域。彼時,他表示:“人工智能產業趨勢正快速推進,這並非簡單的主題炒作。”而到了2023年6月,ChatGPT概念股炒作退潮,任澤鬆旗下產品淨值隨之出現大幅回撤。即便如此,2023年末,任澤鬆仍在公司月報中堅持看好AI賽道,“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科技產業正突飛猛進,成爲市場少數亮點,相關公司有望走出強結構性行情”。

2024年1月,受微盤股流動性危機影響,不少私募產品跌破清盤線。任澤鬆管理的“集元-祥瑞1號”也經歷了極端波動,2023年12月29日,該產品單位淨值爲0.936元,2024年2月2日,該產品單位淨值跌破0.7元傳統清盤線,降至0.648元,區間淨值回撤高達24.65%。不過,隨後A股迎來反彈,截至2024年2月23日,該產品淨值回升至0.936元,收復此前失地。

進入2025年,產品業績再度承壓。2025年初,隨着DeepSeek等AI技術走紅,人工智能行情再度席捲市場,算力、AI應用等板塊輪番上漲,大牛股層出不窮。一向重倉AI的任澤鬆卻未能把握這波行情,“集元-祥瑞1號”截至8月15日的單位淨值仍停留在0.737元,較2016年成立時縮水近26%。

任澤鬆曾被譽爲繼王亞偉之後的“公募一哥”,其投資生涯頗爲輝煌。自2012年12月起,任澤鬆管理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混合基金,2013年以80.38%的漲幅斬獲主動偏股型基金年度冠軍,任職總回報率高達221%。任澤鬆2018年“奔私”後,擔任集元資產總經理、投資總監及實控人。據中基協備案信息,集元資產累計備案28只私募產品,當前在管基金16只,管理規模處於0~5億元區間。

與任澤鬆低迷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5年以來私募基金整體表現亮眼。

2024年“9·24”被視爲A股市場全面復甦的起點,尤其是2025年以來,私募業績持續向好。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底,有業績記錄的11880只私募證券產品年內平均收益率達到11.94%,其中10332只實現正收益,佔比86.97%。

從細分策略來看,股票策略表現尤爲突出。受益於中小盤指數顯著上漲,以及科技成長、資源週期雙主線輪動發力,7760只有業績展示的股票策略產品年內平均收益率達到14.50%,其中排名前5%的產品收益率更是高達42.44%,不少私募藉此斬獲豐厚收益。

業內解析踏空主要原因

爲何在牛市中會出現投資大佬踏空的現象?

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道,若管理人堅持重倉單一賽道的投資風格,在2025年熱點分散且輪動迅速的牛市中,未能及時預判並切換至熱門板塊,就容易錯失上漲機會。此外,2025年牛市由政策、資金、預期等因素共同推動,若持倉集中在前期弱勢板塊且未能及時調整,或因對市場趨勢判斷失誤而保持低倉位,都可能導致踏空。

“牛市踏空本質上反映了部分投資者對資本市場認知不足與戰略定力欠缺。”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則從更深層次解讀道,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正從“散戶市”向“機構市”“制度市”轉型,註冊制改革、退市機制完善、監管趨嚴等制度變革推動定價機制成熟,若仍沿用過往週期經驗,極易錯過結構性行情主線。

從國際視角看,全球資本加速配置中國核心資產,在地緣政治擾動與產業鏈重構背景下,盈利穩定、護城河深厚的龍頭企業更受外資青睞。部分私募若仍沉迷題材博弈的短視操作,難以跟上外資配置節奏,自然容易踏空。

從產業邏輯看,本輪牛市主線聚焦科技自主可控、高端製造升級、消費復甦三大方向,資金呈現“棄舊抱新”特徵。若投資者缺乏產業趨勢的深度研究與前瞻預判,僅依賴技術面或短期消息驅動,極易陷入被動踏空。此外,政策導向明確與機構話語權提升促使市場共識快速形成,認知滯後的投資者往往錯失最佳入場時機。

“牛市踏空是‘認知差’與‘信心差’的集中體現。”陳興文強調,投資者唯有建立對資本市場制度演進、產業變遷、資金邏輯的系統性認知,秉持長期視角,才能在複雜市場中穩健穿越週期,避免踏空重演。

當前,註冊制改革等舉措推動資本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與“反內卷”政策、新質生產力形成三重國家戰略支撐,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儘管過程中存在波折,但戰略定力始終堅定。業內普遍認爲,國民經濟發展急需一輪大牛市,這不僅是資本市場繁榮的信號,更是推動消費、帶動全行業復甦的關鍵力量。只有深刻理解資本市場長期戰略規劃,才能避免將當前牛市誤判爲短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