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後廠”模式加速 北京房山綠色能源與新材料企業崛起
在位於北京西南的重點平原新城房山,不僅有“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遺址、“北京敦煌”雲居寺等一衆古蹟,承載着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裡,更因“新質智造產業新城”的建設,而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近年來,房山圍繞“綠色能源、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智能製造、智慧醫工”兩大特色產業聚力發展。2024年,四大高精尖產業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700.2億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69.1%)。
近日,在北京市、房山區投促中心聯合組織的媒體房山行活動上,記者探訪發現,一批綠色能源與新材料企業正在房山加速崛起。
“小巨人”企業愛尚家科技將有着“黑金”之喻的石墨烯應用於服飾、汽車座椅等場景,實現輕薄與速熱保暖功能的兼顧;獨角獸企業衛藍新能源研發出高性能混合固液電池,將純電動車續航帶入一千公里時代;清華大學與中國電力共同創立的新源清材,研發出能夠實現鋰電池火災1s熄滅的藥劑,填補行業無鋰電池專用滅火劑的空白……
這些企業的生根發芽,離不開地方政府提供的肥沃土壤。精準的政策扶持、優良的營商環境、完善的產業生態,成爲科技創新企業從孵化走向成熟的關鍵催化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受訪企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到,房山區創新的“前店後廠”模式是吸引落戶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模式極大縮短了技術從研發到落地的週期,爲公司創新發展帶來加速度。
新材料企業扎堆“材料谷”
“這是具有高導電性的石墨烯導電漿料,我們可以把它加工製成柔軟纖薄的AIHF™艾弗石墨烯複合發熱材料。它具有非常出色的導熱性能,可以用於服飾、座椅、腳墊等多種場景。”愛尚家科技辦公室主任張軒在公司展廳,拿着一瓶如同墨水的石墨烯液體對記者介紹說。
據瞭解,愛尚家科技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創始團隊畢業於清華大學,創始人陳利軍是清華大學創新領軍工程博士,他帶領團隊突破國際技術壁壘,成爲國內石墨烯熱管理技術產業化應用的頭部企業。
目前,愛尚家科技自主研發的AIHF™艾弗石墨烯水性三維柔性複合材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公司共申請專利80餘項,授權發明專利7項,主導推進穿戴及汽車行業用團體標準5項。
“石墨烯有一個特性是易團聚,也就是說,做好的石墨烯薄膜材料如果放置兩三年可能會聚集在一起,不能夠實現均勻發熱。爲此,我們不斷研發有近30項專利,解決了石墨烯應用中易團聚難題。”張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說。
愛尚家科技不僅在石墨烯技術研發層面實現突出,公司也十分注重技術的產業化落地,將石墨烯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2022年,愛尚家科技成爲北京冬奧會石墨烯熱管理技術唯一技術供應商。同時,公司在近年還面向C端消費者,推出了含有石墨烯加熱保暖功能的羽絨服、理療服、帽子、圍巾等產品。
面向B端,愛尚家科技石墨烯加熱產品在新能源汽車、軍工國防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該公司與國內知名車廠合作的石墨烯座艙加熱技術,使新能源汽車冬季續航提升20%~30%,冬季增程最高達107公里,填補了行業技術短板。
由清華大學和中國電力共同創立的新源清材,是清華大學在超分子材料領域的唯一科技成果轉化單位,它同樣選擇落戶在房山。據瞭解,新源清材專注於新能源本質安全材料,其研發的鋰電池專用滅火藥劑具有無氟環保、快速抑制的特點,已應用在上海中外運換電站,北京中關村園區等重點區域。
從愛尚家科技到新源清材,房山成爲新材料企業扎堆的地方,這裡也正致力於打造成爲首都“材料谷”。近年來,房山充分利用全市百億元規模新材料產業基金,並依託上百公頃產業承載空間,聚焦先進基礎、關鍵戰略及前沿新材料產業,不斷引進培育上下游企業。目前,房山區已形成從研發到應用的新材料產業完整生態鏈。
綠色能源領域跑出150億獨角獸
綠色能源是房山重點佈局的另一大主導產業,近年來,房山持續發揮海博思創、衛藍新能源、新源智儲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速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推進儲能示範應用。另外,房山是具備氫能“制儲運加用”完整產業體系的地區,正積極構建氫能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2016年落戶房山高端製造業基地的衛藍新能源,是房山跑出的代表性獨角獸企業。公司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泓、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俞會根聯合創立,致力於開發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功率、寬溫區、長壽命的混合固液及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產品。
在衛藍新能源展廳內,公司董事長助理陳麗葉介紹了固態電池的全球競爭格局,以及目前的主要技術路線。她指出,目前全固態電池在世界範圍尚處於研發階段。衛藍新能源推出的混合固液電池,已經在多領域實現應用。所謂混合固液電池,是通過原位固態化技術將電池中的電解液比重大幅降低,從而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等。
陳麗葉表示,衛藍新能源的產品主要應用於三大市場,一是車船動力市場,爲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和商用車)、電動船舶提供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動力電池解決方案;二是新型儲能市場,爲電網側、工商業及戶用儲能提供長壽命、高安全的固態電池儲能系統;三是低空動力市場,爲工業無人機、植保機等提供高性能、輕量化的航空動力電池。
衛藍新能源也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公司陸續獲得武嶽峰、三峽資本、天齊鋰業、海松資本、蔚來資本、IDG資本、華爲、小米等的投資。其最近一輪融資是在2023年,獲得國開金融、招商金臺等的D+輪投資。目前,公司估值已超150億元。
距衛藍新能源大約3公里的距離,即是房山另一家綠色能源企業新源智儲的所在地。據瞭解,新源智儲專注於儲能核心產品研製、儲能電站系統集成及儲能電站智慧運營等。其打造的“智儲·銀河”系列全浸沒式工商業儲能一體機,從集成安全設計上杜絕電池自燃隱患,實現了儲能系統的本質安全。近三年,新源智儲始終位列國內儲能系統出貨量排名前十。
新源智儲副總經理田定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公司與衛藍新能源屬於上下游企業的合作關係,當綠色能源產業在房山形成聚集效應,爲公司業務開展也帶來更多便利。
“前店後廠”模式加速科技轉化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企業的快速發展背後,是地方政府提供的全鏈條配套服務支持。多家受訪企業談道,房山的人才政策、“前店後廠”模式等,爲公司發展帶來諸多助力。
張軒表示,當地的人才政策爲公司發展提供賦能。依託“房山聚源計劃”,公司創始人陳利軍獲評“科技創業領軍人才”,聯合創始人賀洪影入選“骨幹人才”,破解高科技企業核心團隊建設難題。
田定津指出,雖然公司地處六環外,但房山在園區生活配套上對標核心區。配套的科學家公寓實現了“3分鐘通勤”,健身房、咖啡廳等設施完善,有效解決了年輕科研團隊的居住和生活需求。
同時,房山區創新的“前店後廠”模式,成爲產學研轉化的加速器。“前店後廠”即企業拎包入住,在前沿技術研究院研發辦公,在後面配套的標準化廠房進行生產。這種模式被寫入《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中,並在全市範圍內推廣。
田定津表示,在“前店後廠”模式推動下,新源智儲的本部辦公樓(在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與生產基地僅相距300米。研發人員步行10分鐘即可實現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無縫對接,這讓公司的技術落地週期縮短50%。
“新源”系的另一家企業新源清材,同樣受益於“前店後廠”模式。據瞭解,房山區與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對接,支持新源系企業在房山區發展。截至目前,中國電力現已先後在房山落地新源智儲、新源清材、新源煜耀、新源衆安、新源嘉梧等16家企業。
就新源清材而言,房山在研究院內提供了6300平方米的研發空間作爲總部基地和超分子新能源先進材料實驗室,同時,在馬路對面03標廠提供2400平方米的小試、中試空間打造多種類產品的科技示範線。兩塊場地一牆之隔,這一模式極大助力了產品的研發迭代進程。
同時記者注意到,房山政府也爲企業市場拓展、投融資帶來諸多支持。在市場拓展層面,經過政府的牽線搭橋,愛尚家科技的石墨烯供暖系統通過與北京海開控股合作,在災後應急建築實現30秒安裝、30秒升溫。同時,中車集團與愛尚家科技合作的北京地鐵15號線智能加熱座椅,已服務超20萬人次。
在金融服務對接層面,房山依託北京基金小鎮匯聚的281只私募基金、全市8只共1000億元產業投資基金以及房山區設立的4億餘元規模產業基金等資源,加快探索基金服務實體經濟新路徑,爲區內企業創新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持。
同時,房山區加強與順禧、京國瑞、武嶽峰、北工投等基金管理人對接,開展聯合調研和招商。基金管理人已對房山區衛藍新能源、方碩複合、新源清材、馭勢科技、環宇京輝、中潤超油等15家企業進行了第一輪訪談或調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