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八月董監事責任險 保費年增逾3成

2025年前八月全體產險公司董監事責任保險(D&O)簽單保費達8.97億元。圖/Freepik

近二年前八月董監事責任險投保及理賠

據產險業最新統計,2025年前八月全體產險公司董監事責任保險(D&O)簽單保費達8.9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成,顯示企業高階經營層對風險管理與法律責任的意識持續提升。不過,同期理賠金額也達7,335萬元,平均每件理賠約60萬元,反映企業在治理與內控上的風險仍不可忽視。

產險業者提醒,董監事責任險雖可協助降低企業及個人因決策疏失或訴訟導致的財務損失,但保險無法取代公司治理與監督責任。企業仍應持續強化內控制度與董事會問責機制,從源頭降低風險。

觀察市場結構,雖國內整體董監事責任險損率不高,但該險屬「一年一保、長期責任」保險商品,若訴訟涉及保單期間內的行爲,即使被保險人已離任或未續保,保險公司仍須理賠,顯示其「長尾風險」特性顯著。

根據保險發展中心資料,截至八月底,整體產險業已支付理賠金7,335萬元,主要理賠原因集中在決策或管理疏失、財報不實與資訊揭露不全等情事。富邦產險指出,理賠案件常涉及「違反法令或監管規定、不實或誤導性公開資訊」及「員工或股東提告」等類型;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則補充表示,股東、投資人或投保中心代表投資人提起的民事損害賠償訴訟最爲常見,反映監管環境趨嚴與投資人權益意識擡頭。

另有產險業者指出,部分理賠仍與證券訴訟及不當僱傭行爲有關,且「被保險人對承保範圍的理解與保險公司認定常存落差」,導致理賠爭議頻傳,凸顯企業在投保前應充分理解保單條款並強化內部風險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八月件均理賠金額60萬元雖較去年同期的114萬元明顯下降,但產險業者提醒,部分案件仍在審理或續賠中,實際理賠率「未必如表面數字般樂觀」。

整體而言,產險公司觀察到,投保企業結構正轉向科技導向與國際化企業,保額與自負額設計更趨彈性化,顯示國內董監事責任險市場基礎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