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遊衝刺IPO,百億營收卡牌廠商來到“我的回合”
中國目前最大的卡牌玩具商,正在衝刺IPO。
自2024年1月26日,卡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遊”)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主板掛牌上市後,這家年營收百億公司的IPO動態迎來更新:4月14日, 卡遊更新招股書,時隔一年後再次交表。
成立於2011年的卡遊,現已成爲中國最廣受認可的泛娛樂產品品牌之一。根據灼識諮詢,按2024年商品交易總額計,卡遊在泛娛樂產品行業及泛娛樂玩具行業中均排名第一,市場份額分別爲13.3%和21.5%;公司在泛娛樂玩具集換式卡牌領域同樣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高達71.1%。
在衝刺IPO的一年中,除了鞏固與拓展大陸市場,卡遊正進一步加快全球擴張的腳步:2024年10月,卡遊與日本圓谷公司合作發佈奧特曼集換式卡牌UCG;12月卡遊於K11商場開設香港首店……
伴隨着近年來中國文化產品的高速發展和出海腳步,國產潮玩文化衍生品行業也迎來自身的全球擴張期,如同回合制競技卡牌中的行動規則,卡遊帶着IP、賽事、資本等多重資源稟賦,來到供其大施拳腳的“我的回合”。
卡牌業龍頭
從財務數據來看,卡遊近年來的營收表現堪稱出色。
其招股書數據顯示,卡遊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別約爲41.31億元、26.62億元、100.57億元,對應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約爲16.2億元、9.34億元、44.66億元,對應經調整淨利潤率分別高達39.2%、35.1%、44.4%。
其中,“集換式卡牌業務”是卡遊的核心盈利板塊,2022年、2023年、2024年,卡遊集換式卡牌收入分別爲39.3億元、21.79億元和82.0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爲95.1%、81.8%和81.5%。
卡遊良好的財務表現,與近年來熱端不斷攀升的“穀子經濟”息息相關。
據艾瑞數據,二次元周邊衍生市場從2016年的53億增長到 2023 年的1024億元,年複合增速52.66%。此外,隨着IP文化的廣泛普及,IP授權的業務範圍也愈加廣泛,產品聯名、主題餐飲、線下快閃店等形式深度挖掘了IP粉絲的消費潛力,受衆年輕化、重運營、高附加值成爲行業的顯著特徵。
另一方面,相較於傳統消費品,卡牌具備獨特的收藏價值、社交價值,且消費門檻相對較低,隨着近年來內容消費、悅己消費趨勢興起,行業始終處於穩步增長區間。按商品交易總額計,2024年中國集換式卡牌的市場規模約爲263億元,較2023年增加138億元,2025年有望達到299億元,是國內潮玩行業增長最快的細分品類。
信達證券研報指出,在經濟下行週期,卡牌等潮品增長持續上行,與人口老齡化、經濟下行壓力等沒有較強的必然關係。
雖然身處優勢賽道,但能夠成長爲國內龍頭,卡遊同樣也具備獨有的競爭優勢。
從行業特性來看,相較於其他消費品,玩具行業的銷售特徵是渠道極其分散,遍佈全國各個零售業的角落。根據招股書,截至2024年,卡遊已在全國31個省份合作有217位經銷商,將產品鋪到了全國市場的多個網點中。
在經銷商渠道之外,卡遊也在大力推動線下直營渠道建設,目前已在全國累計開設32家旗艦店;12月14日,卡遊在香港的首家直營店於K11購物藝術館開業。
相較於前者,直營店往往設於熱門商圈,在開展各類線下賽事和IP運營活動的同時,能夠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成爲卡遊鞏固國內市場優勢的重要陣地。
技術實力,是卡遊的另一大核心優勢。
據招股書披露,從產品設計到產品在銷售終端上線,卡遊需要的時間僅爲20天至30天。這得益於公司擁有11個專注於產品設計及開發的設計工作室、涵蓋471名專業從事原畫、平面設計及3D設計等領域的人才,以及一支由超100名美術設計人員構成的支持團隊,可隨時按需要靈活調配支持工作室。
作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卡遊已獲得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尤其在卡牌質量與特色產品方面建有完整專利體系。據悉,公司匯聚了多領域專業熱菜負責質量保證工作,並建立了獲得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的檢驗中心,成爲我國卡牌行業的標杆。
多維度開發IP價值
技術與渠道的領先,使得卡遊具備規模化、精品化生產與體系化運營的能力,但廣泛的IP佈局,纔是其獲得國內消費者認可的關鍵因素。
作爲強IP產業,無論是傳統主要面向兒童的玩具,還是近年來廣受關注的卡牌、手辦等受衆年齡層更多元的細分品類,將各類影視、動漫、文學等文化產品中的內容轉化爲具有日常使用或娛樂價值的衍生品,一直是其撬動消費者購買意願的核心商業邏輯。
例如日本泛娛樂巨頭萬代南夢宮,據其發佈的財報數據,公司2024財年前三季度(2024年4至12月)營收9556億日元(約合488億元人民幣),歸母淨利潤1286億日元(約合66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23.8%和113.1%。業績增長一大重要原因正式在於玩具產品的熱銷,其中《航海王》系列卡牌在全球市場的火爆頗爲亮眼,在卡牌業務助力下,報告期內《航海王》僅在日本國內銷售額便高達757億日元(約合39億元人民幣),成爲萬代旗下本土玩具銷售額最高的IP。
換言之,在泛娛樂消費愈加追求文化衍生價值的時代,產品IP陣容的影響力與儲備直接影響着廠商的營收能力,而這恰恰也是卡遊在中國市場的優勢領域。
招股書顯示,目前卡遊擁有70個IP組成的多元化IP矩陣,包括69個授權IP與1個自有IP,涵蓋奧特曼、葉羅麗、卡遊三國、斗羅大陸動畫、蛋仔派對、火影忍者、名偵探柯南及哈利波特等知名IP,陣容組成堪稱豪華。
另一方面,無論是上述奧特曼、斗羅大陸等本身不斷推出的新劇集內容,還是卡遊按照時間線、賽季主題等迭代的產品,都有效維持了上述IP的新鮮感和對受衆的持續吸引力。
例如就奧特曼這一經典IP,卡遊自2018年取得奧特曼IP授權起至2024年12月31日,基於50餘個奧特英雄推出共計320個集換式卡牌系列及42個文具系列。
此外,圍繞TCG產品的競技、社交屬性,卡遊還配套打造了線下賽事體系,其主辦的原創TCG賽事“英雄對決”,2019年以來在全國100多個城市舉辦了5100多場比賽,成爲國內規模最大的TCG競技賽事之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英雄對接”作爲綜合性賽事,其支持的IP產品除了最初的奧特曼卡牌之外,秦時明月、完美世界等國漫系列也被納入其中。換言之,卡遊希望打造的並不只是一個單一IP的線下賽事,而是可以實現IP之前聯動、交流,不斷豐富其趣味性和產品深度的線下娛樂體系。
“對於中國這樣處於消費升級階段的市場而言,卡遊的思路其實很有代表性。”一位潮玩行業從業者表示,在運營體系搭建早期,可以依靠奧特曼等受衆基礎龐大、消費帶動力強的經典IP快速鋪開線上線下渠道,開展各類社區和全國性賽事,待體系搭建完善後,逐步引入國產品IP、自有IP,既大大降低了後者的推廣成本,亦有助於此前推出的經典產品持續保持生命力。
這種產品迭代+線下運營的模式,培養了用戶的長期購買習慣,消費者能夠在多元的IP選擇中找到符合自身興趣的卡牌內容,並享受由此帶來的交流樂趣。
“事實上,我們的消費者中很多都是親子家庭,父母本身是看着奧特曼、火影等影視動漫IP長大的,現在卡牌成爲他們家庭娛樂生活的紐帶。”一位上海卡牌直營店工作人員表示。
可以說,卡遊既滿足了文化產品需要新內容持續供給的屬性,也達到了實體玩具產品需要線下體驗、互動促進銷售的要求,在二者的有機融合中實現了IP商業價值的最大化。
邁向全球化運營
除了牢牢佔據國內卡牌市場的領先地位外,和大部分國內製造業企業尋找增量市場的思路類似,卡遊同樣也在嘗試邁向國際化運營。
2024年10月,由日本圓谷製作株式會社、上海新創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浙江卡遊聯合創作併發行的全新奧特曼集換式卡牌 “ULTRAMAN CARD GAME”正式發售。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這是TCG業界歷史上首次支持四種語言版本同步首發,並面向全球23個國家及地區同時發行的集換式卡牌產品,卡遊與圓谷大力拓展國際TCG市場的意圖顯而易見。
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是推動卡遊等國產潮玩廠商出海的直接原因——2023年,全球TCG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爲70億美元,約合人民494億元,美國、日本爲前兩大市場,分別佔據市場總額的30%與28%。
與此同時,相較於國內,海外消費者消費卡牌類產品的時間更久,人均支出和文化情緒消費支出都遠高於國內市場,且衍生出一套包含卡牌廠商、實體門店、評級機構等多方主題構成的產業生態。在這樣的背景下,卡牌市場的影響力反向帶動原創內容活力,讓寶可夢、數碼寶貝、遊戲王等IP經久不衰,市場規模效應被進一步放大。能否在海外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也是檢驗卡牌廠商和IP成色的重要維度。
在積極尋求出海增量的同時,卡遊也在不斷吸納與學習國外卡牌市場的優秀經驗,以開闢更廣泛的增長空間。例如在開闢新產品線方面,卡遊在招股書中表示,計劃投資於產品類別拓展的研發,以創建新的增長引擎。在現有的產品類別中,將加入更多趣味元素並推出更多產品。此外,還計劃不斷開發及升級生產技術並引入新穎材料,以提高產品的收藏性、藝術感及功能性。
又如在自主IP方面,卡遊表示正計劃通過與更廣泛的藝術家與其他IP合作伙伴合作,以加大自主IP開發及運營力度。
回顧國際玩具巨頭的發展歷程,不斷在產品品類和IP深度層面進行創新,是其保持高速成長的關鍵:孩之寶於上世紀末收購奧爾康Coleco進軍玩具娃娃賽道、近年來萬代押寶《lovelive!》和《偶像大師》涉足虛擬偶像領域……這些帶有一定跨界性質的創新都使其在賺得盆滿鉢滿的同時,開闢出一條新的增長曲線。
從本次招股書披露的募資用途來看,卡遊正計劃對生產設施擴建與升級、豐富IP矩陣和開發更多產品類別及系列。結合近年來各大中國潮玩品牌席捲東南亞、在歐美日韓成熟市場不斷獲取IP授權的趨勢,其面臨的國際競爭合作也將愈加複雜和多元。
以卡遊爲代表的中國廠商想要在國際市場延續高速發展態勢,既有賴於其面對類目成熟、IP底蘊豐厚的傳統玩具巨頭,能否在產品類型創新層面找到海外市場發力點,也需要更良好的文化產品消費市場、資本市場給予其肯定和支持。
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爲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