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殼月餘,4單北交所項目遲遲未獲受理之謎

上市項目從申報上市到獲得交易所受理掛網,並不容易。

信風(ID:TradeWind01)注意到,雖然部分新三板公司已於2024年12月底向北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但截至2025年2月10日仍未獲得受理。

這涉及不少於4家公司,分別是江蘇金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紅股份”)、武漢新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烽光電”)、廣西雙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雙英集團”)和無錫卓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卓海科技”)。

多家公司IPO卡殼 網絡圖

部分公司的收入已達數十億元的規模。例如雙英集團2023年收入已經達到22.05億元,在北交所平均水平之上——目前264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的2023年收入中位數爲3.72億元。

據信風(ID:TradeWind01)從接近新烽光電、雙英集團人士處獲悉,主因在於遞交上市申請的時間有所延遲,這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上市受理的節奏,目前這兩家公司仍在等待交易所受理。

卡殼受理環節

一直以來,6月、12月都是境內上市申報受理的小高潮。

這主要與財務基準日有關。擬上市企業的申報基準日只能是每個季度的最後一天。而財務有效期爲“6+3”,即6個月有效期,並且可以申請延長不超過3個月。

“以12月31日作爲基準日,一般是在6月底前申報上市,申報的時候就是完整的3年數據,6月末之前申報不用加期,這可以減輕財務覈查等工作壓力。”一位北京的投行人士解釋稱,“但有時候因爲趕不及1231的財務基準日,但又想趕緊完成遞表,所以有的企業也會以630作爲申報基準日,這就需要在年末之前完成申報。”

受到滬深IPO節奏放緩的影響,2024年的6月和12月獲受理的項目“鳳毛麟角”。

2024年6月、12月,滬深受理的IPO項目數分別僅爲2家、6家。

相比之下,北交所的上市受理項目數量較爲可觀,2024年12月達到32家。

即便如此,仍有部分項目遲遲未能進入受理環節。

金紅股份、新烽光電、雙英集團和卓海科技4家新三板公司在2024年12月向北交所遞交申請,但迄今爲止仍未獲得受理。

部分公司的申報歷程簡直是“生死時速”。

2024年12月31日,湖北證監局完成對新烽光電的上市輔導驗收,同日其便向北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年底項目多,申報就是比較趕,但是這個項目確實是在推進中,目前還在排隊等待受理。”接近新烽光電的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同樣在2024年12月31日遞交上市申請的卓海科技情況略有不同。

雖然早在2024年12月24日江蘇證監局就完成對卓海科技的上市輔導驗收,但直至當年的12月27日其纔拿到6名股東的自願限售承諾。

但這或許與保薦機構海通證券對限售承諾前期準備的“不完整”有關。

根據北交所相關上市規則,發行人申報前12個月通過增資或股份轉讓產生新股東、控股股東、實控人及其親屬以及上市前直接持有10%以上股東等相關主體均須做出股份限售承諾。

早在2024年11月29日,卓海科技就發佈限售承諾的公告——實控人、親屬、高管等均已經做出了限售承諾。

但在彼時這份公告中,卓海科技的新股東卻未被列爲限售承諾人。

直至2024年12月26日,卓海科技才集齊了6名新股東的限售承諾,並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完成自願限售登記。

這或多或少拖慢了卓海科技的申報進程。

雙英集團則於2024年12月23日向北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但迄今仍未獲得受理。

“因爲公司在遞交材料的時候可能沒有那麼及時,然後年前IPO申報的項目也比較多,所以中間一環稍微拖一下就會影響整個受理進度。”接近雙英集團的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前述種種情況對於各方或許也具有一定的啓示意義。

“IPO申報時還是要高效應對,一環扣一環,有時候拖着拖着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南方一位投行人士指出。

前途未卜

從基本面情況來看,卓海科技和金紅股份的業績均有所下滑。

作爲一家二手半導體設備廠商,卓海科技主要業務是修復被外國廠商淘汰的半導體前道量檢測設備後進行二次銷售。

作爲晶圓加工環節的重要生產設備,前道量檢測設備則可用於測量、缺陷檢測等場景。

2024年上半年,卓海科技的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12億元、0.12億元,分別同比下滑了15.64%、74.75%。

據卓海科技解釋,主因在於前道量檢測設備系高度精密設備,其生產、驗收週期較長,驗收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下半年業績已經有回暖的跡象。

2024年第三季度,卓海科技的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80億元、0.5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199.57%、161.43%。

不過卓海科技的上市之旅仍然面臨着不確定性。

2022年6月,卓海科技曾向創業板發起衝刺,但最終遭到深交所上市委的否決。

一方面是因爲在當前鼓勵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的背景下,卓海科技的業務模式存在一定的爭議性;

另一方面,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卓海科技的業績可持續性存疑。

金紅股份主要從事天然磨料、鈦原料等材料的生產銷售,主要產品爲石榴石砂、金紅石及副產品機制砂等。

其中,主要收入源自石榴石砂,可應用於材料切割、表面處理等。2024年上半年創收0.98億元,佔總收入比重已超8成。

同期,金紅股份的石榴石砂產品出口數量爲3.27萬噸,其出口的天然石榴石砂數量佔全國總出口量的比例已達到33.83%。

收入增長乏力的情況下,營業成本的上漲侵蝕了金紅股份的利潤。

2024年上半年,金紅股份的收入僅同比增長了1.64%,但營業成本同比漲幅高達15.43%,這拖累了淨利表現,同期淨利潤爲0.38億元,同比下滑了13.24%。

與前述2家公司相比,新烽光電、雙英集團的業績增勢顯著。

新烽光電主要提供水系統信息化解決方案,以實時監測水環境的現狀和變化等。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91億元、0.0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37.96%、183.37%。

雙英集團主要向整車廠或汽車零部件公司提供汽車座椅等產品,收入已經足具規模。

2021年至2023年,雙英集團的收入分別爲18.74億元、20.51億元和22.05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達到0.24億元、0.72億元和1.08億元。

如此收入規模在已上市的北交所公司中亦是亮眼的存在。Wind數據顯示,目前上市的264家北交所公司中,僅有15家公司的2023年收入超過20億元。

這4家公司能否如願獲得受理,市場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