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跨境採購 AI 工具 ChatGPT、雲端會議記錄系統等須報繳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提醒,企業向境外電商購買AI工具或線上服務,像是ChatGPT、雲端會議記錄系統等電子勞務,須依規定申報、繳納營業稅。 路透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提醒,企業向境外電商購買AI工具或線上服務,像是ChatGPT、雲端會議記錄系統等電子勞務,須依規定申報、繳納營業稅;若是兼營免稅貨物或勞務的營業人,則應特別留意營業稅計算方式。
臺北國稅局表示,外國公司若在臺灣沒有固定營業場所,也就是所謂的境外電商,若銷售電子勞務給臺灣的自然人(B2C交易),則應由境外電商開發票、報繳營業稅;若將電子勞務銷售給臺灣企業或組織(即B2B交易),則是由買方依規定在給付時扣稅,並報繳營業稅。
生成式AI大幅改變工作型態,許多企業開始添購AI工具,像是ChatGPT、AI會議記錄工具等,希望提升工作效率,由於屬於向跨境電商採購電子勞務,應依據跨境電商營業稅相關規定處理。
企業購買AI工具營業稅規定
另外,若國內買方屬於兼營應稅與免稅業務的營業人,向境外電商採購時要留意,計算方式分爲兩種,包括比例扣抵法或直接扣抵法,若採比例扣抵法,企業必須依照「不得扣抵比例」計算哪些進項稅額不能用來抵銷銷項稅額,再據以申報應納稅額。
舉例來說,甲公司兼營應稅與免稅業務,並採比例扣抵法計算,該公司2025年5月18日向境外電商購買AI會議記錄工具,金額26萬元,公司計算當期(5-6月)不得扣抵比例爲40%。
因此,公司必須在7月15日前完成申報,並計算應納營業稅,以26萬元乘上5%營業稅率,再乘上40%不得扣抵比例,不可扣抵稅額爲5,200元,應併入當期營業稅一併報繳。
國稅局強調,兼營免稅業務且向境外電商購買勞務的營業人,應依規定及相關時限申報繳稅,否則可能面臨補稅與罰鍰。
不過若企業因不熟悉規定而漏報,仍有補救機會,依《稅捐稽徵法》規定,只要在未經檢舉、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人員調查前,主動補報並補繳漏報稅額,雖須加計利息,但可免於處罰。
國稅局呼籲,隨着AI工具與雲端服務普及,企業跨境採購電子勞務情況將愈來愈多,財會單位應熟悉相關稅務處理流程,避免因一時疏忽產生不必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