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翁鼠蹊部鼓一包罕見雙疝氣 精準腹腔鏡手術防堵保命
從電腦斷層影像可見兩個大小不一的疝氣囊(箭頭處),相當罕見。圖/高醫岡山醫院提供
高雄70多歲陳姓老伯過去有兩次疝氣手術紀錄,近年常復發,右下腹鼠蹊部常腫一包,日前劇痛就醫,醫師原想徒手復位,但疝氣約20公分突起物過於巨大,難以一手掌握,經影像檢查發現是罕見「雙疝氣」。經手術治療終於擺脫「頂着一大包走路」的困擾和不適。
高醫岡山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蘇文隆表示,這名患有嚴重嵌頓性疝氣(incarcerated hernia)病人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加上先前傳統疝氣手術造成嚴重沾黏,病情相當棘手,評估後,決定採取腹腔鏡微創手術的腹腔腹膜前疝氣修補術進行修補,降低相關風險。
手術過程中,確認有股疝氣(femoral hernia)及間接型腹股溝疝氣(inguinal hernia)的雙疝氣,部分小腸及大量網膜組織嵌頓,形成兩個大小不一的疝氣囊,以精準腹腔鏡手術歷時7小時順利完成,經過幾天休養,疝氣囊完全消失,右側腹股溝已回覆平整。
蘇文隆指出,股疝氣約佔所有疝氣3%,位置在腹部與大腿相接處,接近股動脈,患者可透過觸摸腹股溝處脈搏跳動初步辨識,但股疝氣好發於女性,成因包括長期便秘、慢性咳嗽、舉重物、生產後腹壓變化、肥胖及前列腺肥大導致排尿困難,發生主因爲組織鬆弛,易使腹腔內網膜或小腸經由此通道膨出。
他提醒,股疝氣的孔洞較小,更易發生早期小腸嵌頓或壞死風險,一旦診斷出來,應儘早接受手術治療,民衆若有腹股溝腫脹及伴隨脈搏跳動現象,建議儘速至一般外科門診就醫,及早治療。
病人發生嚴重嵌頓性股疝氣,外觀明顯可見其右下腹(箭頭處)有一大包隆起物。圖/高醫岡山醫院提供
高醫岡山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蘇文隆提醒,股疝氣更易發生早期小腸嵌頓或壞死的風險,應儘早接受手術治療。圖/高醫岡山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