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長者腰椎滑脫連上廁所也劇痛 忍痛10年才開刀擺脫
北醫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建和表示,「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有助於加速術後復原。圖/北醫附醫提供
一名年逾七旬的長者,腰腿痠痛、腳麻長達10年,痛到連上廁所都卡關,只能藉助軟便藥物排泄。北醫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建和表示,大腦會對疼痛產生記憶,痛的時間持續愈久,記憶愈難消除,而且拖過3個月會變成「慢性疼痛」,除了身體不適,還會影響心理,甚至有憂鬱情緒及社交隔離。
林建和以這名患者爲例,就醫檢查發現是腰椎滑脫壓迫神經導致劇痛,很驚訝患者已經忍痛10年,身體對疼痛刺激的調控功能下降。而這類患者因慢性疼痛影響大腦認知功能,即便透過手術去除疼痛的病因,身體的疼痛記憶仍會存在。根據臨牀統計,術後因疼痛躺在病牀的時間愈久,也延長恢復速度。
考量長期疼痛會在病人大腦留下記憶,影響復原進度,北醫附醫神經外科團隊量身打造「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術前先注射止痛劑斷開疼痛記憶,再執行精準的微創手術。林建和說,病人術後翌日即能自行下牀行走,3個月後行動能力恢復完好,可以踏出穩健的步伐。
林建和指出,腰椎滑脫多爲第四節與第五節,發生原因常見搬重物、跌倒等突然的外力,或是長期姿勢不良、身體組織自然老化造成結構不穩定,致背側椎間盤突出形成骨刺。當滑脫漸漸嚴重,很可能壓迫到神經,開始出現腰痛、臀部痛、腿麻等,甚至影響站立、走路。
爲了減輕病人心理負擔,以及緩解神經壓迫或拉扯的劇烈疼痛感,林建和爲病人擬定「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結合術前止痛策略、減壓及骨融合固定手術,目的是讓神經感覺不到受傷,避免形成神經性疼痛的記憶,可下降術後發炎及疼痛,加速術後復原。
傳統脊椎手術的病人,術後至少要躺7至14天,隨着微創手術的進步,住院天數持續縮短,目前術後住院時間可從4天降到2.45天。這位病人術後隔天即下牀走路運動,痠痛麻評估指數從剛開完刀的5、6分持續下降,術後3個月後降到1分,擺脫疼痛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