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電》劉揚偉揭示鴻海最新轉型策略 推專屬AI模型FoxBrain
爲支撐上述三大智慧平臺與AI模型運算需求,劉揚偉指出,鴻海將攜手輝達(NVIDIA)在臺灣打造最先進的「AI Factory」超級算力中心、規模達100MW,將分三階段建設,首階段規畫落腳高雄建置20MW,並評估全臺合適地點、其後再分兩階段增建各40MW。
劉揚偉指出,鴻海在每年的「鴻海科技日」(HHTD)中展示最新的電動車成果,首款問世的是已在高雄上路的智慧電動巴士,搭載多組感測器,能即時蒐集城市數據,爲後續智慧城市平臺發展提供數據基礎。
爲協助客戶加速產品上市,鴻海已開放電動車平臺參考設計,可完成8成開發工作,節省客戶開發時間。劉揚偉表示,日本三菱汽車(Mitsubishi)將成爲首家採用鴻海蔘考設計的車廠,爲MIH平臺國際化的關鍵里程碑。
劉揚偉指出,交通、醫療、校園與建築等各類智慧城市應用普遍存在資訊孤島問題,鴻海對此開發整合式智慧城市平臺,串聯政府、企業與市民,實現數據與知識共享,目前已於高雄率先實施,並擴展至多個臺灣城市與海外地區,預期1年內將對外展示成果。
劉揚偉表示,鴻海近年來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等三大新興產業及人工智慧(AI)、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等三項新技術領域,如今再加上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等三大智慧平臺,成爲最新的「3+3+3」發展策略藍圖。
劉揚偉指出,爲了支援三大智慧平臺發展,鴻海一直尋找合適的AI模型,但發現多數基礎模型都過於通用、缺乏專業訓練及處理方式,可能產生錯誤。以製造業情境爲例,各機臺的數據意義不同,理解這些數據需要專業知識,然而通用AI模型無法理解數據差異。
對此,鴻海決定打造基於開源模型、並在自家數據中心訓練的專屬AI模型「FoxBrain」。劉揚偉指出,FoxBrain模型聚焦「領域專屬推理」,能精準處理不同機臺系統的異質數據,未來將開放原始碼邀請全球開發者社羣參與、共同優化,盼成爲智慧應用的重要AI引擎。
劉揚偉指出,由於上述計劃都需要大量算力,爲鴻海選擇攜手輝達建造「AI Factory」超級算力中心的緣由。透過攜手夥伴打造完整生態系,希望讓鴻海成爲AI製造的領導者,甚至有機會在智慧城市平臺上也佔據一席之地。
劉揚偉最後分享對全球人口結構變遷的觀察,隨着國家GDP提升,基層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外包、引進移工等傳統方法已產生極限與社會摩擦,認爲生成式AI加上機器人將成爲新解方,填補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間的勞力缺口。
劉揚偉認爲,未來產業競爭「不是單一產品或技術競爭,而是系統性創新競賽」,將取決於誰能更快建構智慧平臺、優化人機協作、推動整合式創新,對此鴻海正朝此方向全速邁進,不僅加速數位轉型進程,也力圖在AI製造與智慧城市領域取得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