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車IPO苦等20載圓夢H股待考 燃油車收入佔比75%

長江商報記者沈右榮

中國第二大自主品牌汽車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瑞汽車”)終於邁出了IPO實質性一步。

2月28日,奇瑞汽車遞表港交所,公司的計劃是,IPO募集資金用於研發新車及先進技術,拓展海外市場等。

早在2004年,奇瑞汽車就表達了上市願望,至今已經超過20年。

20年的IPO曲折之路,與奇瑞汽車股權及債務問題有關。目前,公司完成了非核心資產剝離、股權結構調整,A股知名公司立訊精密戰略入股。

近幾年,奇瑞汽車出人意料地實現了經營業績高速增長,也是國內少見的燃油車業績增長的車企。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超過1800億元、淨利潤超110億元,同比均爲高速增長。

奇瑞汽車海外市場銷量亮眼。2024年,公司汽車出口約114萬輛,同比增長21.4%,創造中國車企出口新紀錄,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

不過,在新能源汽車快速崛起、汽車智能化的浪潮之下,奇瑞汽車出現了掉隊跡象。近幾年,公司燃油車收入佔比仍然超過70%。

此外,國內市場品牌低端印象固化,對奇瑞汽車的發展形成制約。

奇瑞汽車能借助本次IPO之機取長補短,延續高速增長之勢嗎?

長達20年的IPO之路

奇瑞汽車是少見的中國還未完成上市的主流車企,也是中國汽車市場唯一一家尚未上市的整車製造企業集團。公司IPO上市之路已走了20餘年。

公開資料顯示,奇瑞汽車創立於1997年,最早在2004年被曝出過IPO傳聞,但一直未能邁出關鍵性一步。

根據公開信息,2001年,奇瑞汽車爲登上國家車輛生產管理目錄,經國家經貿委協調,奇瑞汽車把註冊資本的20%無償劃到上汽集團的賬下,正式加入上汽集團,公司更名上汽奇瑞。

2004年,奇瑞汽車嘗試借殼上市,但因爲上汽集團的股權問題,被迫放棄。

此後幾年,奇瑞汽車幾次試圖啓動IPO,藉助上市募資填補資金缺口,但都因各種問題而失敗。

出生於安徽巢湖的尹同躍是奇瑞汽車的創始人,他一直在力推奇瑞汽車IPO上市。

2007年,奇瑞控股董事長尹同躍公開表示,奇瑞汽車將盡快啓動上市融資計劃。不幸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尹同躍的上市計劃再度受阻。

2009年,奇瑞汽車向華融資產等多家企業出售20%的股權,交易價格高達29億元。這一動作,一度被解讀爲重啓IPO,但沒有下文。

隨後的幾年,尹同躍公開聲稱,奇瑞汽車存在一些關聯交易問題,暫不考慮上市。2015年、2016年,奇瑞汽車又分別以不同的方式試圖在港股和A股上市,均沒有結果。

有人士表示,奇瑞汽車IPO遲遲沒有進展,與兩個主要問題沒有解決有關,即債務與股權未釐清。

在債務與虧損的重壓之下,2018年,奇瑞汽車啓動混改,掛牌出售奇瑞控股與奇瑞股份的部分股份。2019年,青島五道口出資196億元,分別收購奇瑞控股51%的股權和奇瑞股份35.58%的股權,成爲兩家公司第一大股東。但是,青島五道口無力承擔奇瑞項目後續摘牌資金。2022年,A股公司立訊精密出資百億元取代青島五道口成爲奇瑞汽車新的戰略投資者。國軒高科也因此入股。

引進戰略投資者,奇瑞汽車的債務問題解決,IPO障礙掃除。

今年2月11日,尹同躍在奇瑞集團2025年度幹部大會上表示,2025年,奇瑞汽車要完成企業上市、年度經營目標、關鍵能力提升和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四大任務,實施品牌、全面國際化、管理和文化四大變革。其中,企業高質量上市被列爲公司首要任務。

時隔17天,奇瑞汽車向港交所遞交了IPO上市申請。

有望成港股近年最大車企IPO

奇瑞汽車此時IPO可能是最好時機。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燃油車企經營承壓,新能源車企內卷,能夠盈利的新能源車企並不多。

從已經公開的數據看,2024年,上汽集團歸母淨利潤預降90%左右,廣汽集團歸母淨利潤預計也下降了超過70%,福田汽車淨利預降92%,江淮汽車預計虧損。新能源車企中,除了比亞迪、理想、賽力斯等實現了盈利外,蔚來、小鵬等均未實現盈利。

奇瑞汽車仍然是一家傳統的燃油車企,且取得了讓人意外的經營業績。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9月,奇瑞汽車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926.18億元、1632.05億元、1821.54億元,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76.21%、67.66%;同期的淨利潤分別爲62.66億元、119.53億元、112.22億元,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較上年同期增長90.76%、38.36%。

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車的營收超過2023年,淨利潤接近2023年全年,營收及淨利均爲高速增長,着實讓人意外。

對比2015年營收272.24億元、淨利潤1.73億元,不到10年,奇瑞汽車的經營業績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淨利連續超百億元,奇瑞汽車是如何做到的?

奇瑞汽車旗下擁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2024年,奇瑞品牌銷量爲161.13萬輛,同比增長31.1%;星途品牌銷量爲14.09萬輛,同比增長12.3%。奇瑞與華爲合作打造的智界品牌旗下轎跑SUV智界R7在2024年12月的交付量超過1.5萬輛,在今年1月的中國純電中大型SUV市場中銷量排名第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截至2024年1至9月的全球銷量計算,奇瑞汽車是中國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車公司。

根據奇瑞最新發布的銷量報告,2024年,奇瑞集團銷售量達到260.39萬輛,同比增長38.4%。今年1月延續了此前的增長勢頭,銷售22.43萬輛,同比增長10.3%,連續六個月單月銷售突破20萬輛。其中奇瑞汽車銷售約22.18萬輛,同比增長11%,新能源汽車銷售約5.7萬輛,同比增長172.1%。

奇瑞汽車海外市場表現出色。2024年,公司出口銷量約爲114.46萬輛,同比增長21.4%。目前,奇瑞的業務已覆蓋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累計汽車用戶1572萬,其中海外用戶450萬。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4年前九個月,奇瑞汽車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車公司中唯一一家中國市場銷量、海外市場銷量、新能源汽車銷量及燃油車銷量較2023年同期均增長超過30%的乘用車公司。

分析人士認爲,奇瑞汽車取得了如此亮麗業績,衝擊IPO是最好時機。

市場預測,奇瑞汽車估值可能超過1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0億元。據此估算,奇瑞汽車將是港股市場近年來最大的車企IPO。

高度依賴燃油車後勁不足

經營業績高歌猛進的奇瑞汽車,潛在的風險不容忽視。

作爲中國第二大自主品牌車企,奇瑞汽車高度依賴燃油車。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簡稱“報告期”),公司來自燃油車的收入分別爲702.58億元、1433.16億元、1362.03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75.9%、87.8%、74.8%,佔比均超過70%。

近年來,奇瑞汽車順應市場形勢,也在積極轉型佈局新能源汽車,並取得了一點成效。

報告期,公司來自新能源汽車的收入分別爲122.53億元、79.12億元、291.04億元,2023年的降幅達35.4%。

2023年,公司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增程式電動汽車收入增長了109.6%,但純電動汽車銷售額由2022年的109.52億元下降至51.85億元,減少了一半以上。

奇瑞汽車解釋稱,2023年,公司正式發佈了新能源汽車戰略,以優化新能源汽車產品組合爲目的,淘汰了部分過時的純電動車型,導致新能源車輛的產品矩陣縮小,創收能力下滑。全新戰略下,公司推出了包括星紀元ET、星紀元ES、iCAR在內的新型新能源車型及版本。2024年前三季度,純電動汽車收入爲110.31億元,增幅達283.4%。

即便如此,奇瑞汽車仍然未擺脫對燃油車的高度依賴。

在新能源汽車佈局方面,奇瑞汽車旗下有奇瑞、星途、捷途、iCAR等矩陣,整體而言未達到預期。

星途汽車,2024年銷量爲14.10萬輛,未達到15萬輛的目標;iCAR汽車,2024年銷量6.6萬輛,不及預期。與華爲合作的智選品牌智界,前後三次上市,今年1月銷量1.3萬輛,仍然有較大提升空間。

對比比亞迪、問界、“蔚小理”、零跑、小米等而言,轉型新能源佈局滯後的奇瑞汽車,有待突破。

汽車行業人士認爲,在吉利、比亞迪、長城等競爭對手紛紛藉助資本市場強勢崛起的浪潮中,奇瑞卻因戰略搖擺和體制束縛,錯過了發展的黃金機遇。2024年,儘管奇瑞新能源汽車實現超過2倍的增長,但在新能源領域競爭日趨激烈情況下,奇瑞汽車面臨的挑戰仍然較大。

還有人士分析認爲,奇瑞汽車因爲QQ汽車而聞名,雖然在海外市場表現出色,但在國內市場,給人固化的印象是低端,“奇瑞奇瑞,修車排隊”的形象仍未磨滅。

如何真正在中國市場崛起,奇瑞汽車還需要在品牌塑造、研發投入等方面發力。

2023年,奇瑞汽車研發投入66.64億元,而長城汽車的研發投入爲110.34億元。

本文源自:長江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