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樂義專欄》從強軍戰略看戴維森窗口
圖爲解放軍軍艦在西太平洋演習。(中新社)
中共何時對臺動武廣受議論,這議題主要是來自2021年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退役前在美國國會作證,預測中共可能在2027年之前(未來6年內)犯臺,而有「戴維森窗口」一說。
2023年1月,戴維森接受日本共同社專訪仍堅持先前的看法,並稱兩岸任何潛在衝突,除了(中共)全面犯臺,還將包括大規模網路攻擊、大規模飛彈襲擊、封鎖臺灣和可能奪取臺灣1個外島。他還說,推算2027年中共對臺動武出於「習近平屆時有可能尋求第4個任期。」可見「戴維森窗口」主要來自他對習近平想要繼續掌權的政治判斷,未注意習近平強軍戰略的總體規畫。
2019年底,習近平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首次做出有關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的戰略安排,明確指出到2027年確保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解放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由此,2027年是習近平總體強軍戰略中,近、中、遠程目標梯次銜接的第一步,具有「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因逢建軍百年,容易讓外界聯想與武統臺灣有關,作爲建軍百年獻禮和習近平長久執政的依據。聽起來很有道理,卻遠離現實。
中共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主要是「打造高水平戰略威懾和聯合作戰體系」,進而確保掌握「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主動。」該目標主要解決3個重大問題:如何在國家安全博弈不斷加劇的情況下掌握軍事鬥爭主動、謀取軍隊發展優勢和提高軍隊發展效能。可以說,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主要是引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轉型升級,強練內功,而非對外用兵。
中共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在實現路徑方面,以「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爲主軸;目標的根本指向是「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也許,美方把根本指向理解爲習近平要求軍隊在2027年之前具備武力犯臺的能力。
中共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的主要標誌,是進一步推進「軍事理論、軍隊組織形態、軍事人員和武器裝備」等4個現代化。這4個現代化涉及創新戰爭和戰略指導、發展先進作戰理論、推進軍事管理革命、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以及加速武器裝備升級換代和智能化武器裝備發展等,每一項都需要長時間的發展與累積,爲體系作戰打下基礎。2027年是一個起步。
近年中共發動多向抵近圍臺軍演,主要是爲提高戰略威懾和聯合作戰體系能力積蓄能量,爲封控臺海、拒止美國介入營造有利的戰略態勢,本質上是「懾戰」。2027年亦復如此,屆時中共有可能舉行全軍大型聯合軍演,作爲軍改成果驗收的重要節點,並展示具備武統臺灣、拒止美國的能力,掌握戰略主動。
2024年中共軍隊出現2大改革動向:撤銷戰略支援部隊番號,全新打造新型戰略性兵種信息支援部隊,負責統籌全軍網絡信息體系的建設與運用,說明中共建立多領域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纔剛要開始。同時,全軍開始探索合成訓練新模式,作爲邁向聯合訓練的過渡,以上改革沒有10年難見成效。也許,2035年纔是觀察中共對臺動武的重要時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