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牀第一步劇痛 醫示警「足底筋膜炎」4大典型症狀
▲足底筋膜炎可以適度透過放鬆緩解。(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足底筋膜炎」是以筋膜過度使用、局部慢性炎症爲主的足部疼痛,中醫師指出,常見發生原因包括「運動過量、運動姿勢錯誤、足弓異常、體重過重、長期久站」等,包括「早上起牀第一步踩地劇痛、足跟內側疼痛」等4大狀況都是典型症狀。
中醫師莊可鈞指出,足底筋膜是連接腳跟、腳趾的一條厚韌結締組織,一旦受到過度拉扯、壓力或損傷,導致發炎或退化性病變,都會形成足底筋膜炎,中醫將足底筋膜炎歸納爲痹證,病因爲外感風寒溼邪導致邪氣阻絡,氣血不通;久站勞損導致筋脈疲勞及肝腎虧虛導致筋骨失養。
莊可鈞說,4大典型症狀包括「早上起牀第一步踩地劇痛」、「足跟內側疼痛」、「長時間行走或站立後疼痛症狀加劇」、「疼痛可能呈刀割般、灼熱或鈍痛」,在治療上,除了保留傳統中醫觀點外,會加上結構治療及全身筋膜平衡概念,方式包括傳統鍼灸外,對於部分筋膜沾黏或是病程較久的肌肉過度緊繃都可透過針刀治療。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以筋膜過度使用與局部慢性炎症爲主的足部疼痛,因此造成局部氣血瘀阻及容易過度刺激而發炎的食物都需要避免。莊可鈞指出,要少吃生冷食物、溼熱食物、過度辛辣刺激食物、過食肥膩極難消化食物等。
而在保健方式上,莊可鈞也建議,可以適度透過筋膜槍或是筋膜放鬆滾輪輔助放鬆腰、臀、腿肌肉,剛開始可以先從放鬆小腿肌開始,慢慢延伸往大腿及腰臀,學會自主放鬆肌肉,可以有效維持治療後的足底筋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