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用藥「可滅喘懸浮吸入液」將停供 徵求專案輸入製造
氣喘用藥「可滅喘懸浮吸入液1公絲/2公撮」名列必要藥品清單。食藥署公告,預計明年起停止供應,除同成分、不同劑型及不同含量的國產替代藥品,已公開徵求專案輸入或製造。
從化痰藥「氣舒痰」暫停供應臺灣市場,到「可滅喘」將停止供應,臺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溼病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溼科教授姚宗傑今天直言,單看一個藥物短缺問題形同見樹不見林,關鍵還是在於健保給付價格。
姚宗傑告訴中央社記者,面對健保,藥價幾乎只有每年遞減的份,即便新藥也是如此,甚至擴增適應症都可能是要求藥商減價理由,長久下來,藥商當然也會思考,同樣藥品賣到其他國家,藥價相對有優勢之外,市場也比臺灣大,因此健保制度若沒有辦法獲得彈性調整,缺藥絕對不是單一問題,要更全面討論。
他以Buffet比喻,Buffet主打充滿多樣性,若健保宣稱是藥物齊備的Buffet,結果這個沒有、那個沒有,卻還告訴民衆「有其他藥物可替代」,甚至只剩單點、一兩種藥物可選,在多樣性消失後,「那還算什麼Buffet?」
姚宗傑認爲,政府應該要教育民衆,在萬物皆漲的情況下,健保費率應該要適度調整,同時應研議相關彈性調整制度,比方說跟着最低工資或物價指數連動等,總不能一個藥價幾十年來都沒有變,在通貨膨脹情況下,現在的1萬元購買力比20年前的1萬元要低。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0月1日在西藥醫療器材供應平臺公告,由臺灣阿斯特捷利康股份有限公司輸入的「可滅喘懸浮吸入液1公絲/2公撮」,衛署藥輸字第022049號,預計民國115年起停止供應。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林意築說明,這款藥品屬藥事法第27-2條公告的必要藥品,適應症爲「支氣管氣喘」。主成分爲BUDESONIDE。
根據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藥品申報量,這款藥品在113年用量約31萬8019支。林意築指出,食藥署接獲許可證持有藥商臺灣阿斯特捷利康股份有限公司通報,表示經廠商內部考量,將停止供應,目前此藥品仍有庫存。
臨牀端評估後,林意築強調,國內尚有其他同成分、不同劑型及不同含量的國產藥品許可證可供替代使用,已於10月1日將相關藥品資訊公佈在西藥醫療器材供應資訊平臺。
食藥署建議,醫療機構視院內庫存,將案內藥品優先保留予無法以前述替代藥品的病人使用。
林意築說,食藥署已啓動公開徵求作業,保障國人用藥權益,同時掌握案內藥品供應情形,與相關醫學會及藥商討論交流臨牀需求等事宜,後續將輔導國產廠商生產「BUDESONIDE吸入用懸浮劑」,落實推動國藥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