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組相關負責人解碼最高檢報告: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免受傷害

編者按:

春苗逢雨,萬物萌新,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如約而至。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佈局之年,在此背景下召開的兩會,承載着全國人民的熱切期待。

大人開會,小孩也關心。即日起,中國少年報·未來網以“兩會新聲 童向未來”爲主題打造兩會“成長課堂”。在報刊網端用AI互動、虛擬主播、視頻新聞、沙畫漫畫等創新形式推出全媒體報道,既以童言童語講好“大國藍圖”,也以專業視角解讀“新政新聲”,既重點關注政府工作報告裡的宏偉敘事,也把目光投向家庭餐桌邊親子共學的溫暖日常。在治國理政的運籌帷幄、建言獻策中,在護航成長的關注迴應、你問我答裡,一起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溫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爲少年兒童的茁壯成長培根築基!

中國少年報·未來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謝青)3月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以下簡稱“最高檢工作報告”)。

“起訴性侵、傷害未成年人等犯罪7.4萬人”“制發督促監護令3.2萬份”“4.4萬名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注意到,最高檢工作報告中多處提及與未成年人權益相關的內容。

一個個案例、一條條數據由何而來?背後又有哪些深意?對此,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採訪了最高檢報告起草組相關負責人。這位負責人對最高檢報告從數據支撐到案例背後蘊含的深刻意義等,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談“強化對未成年人權益的綜合司法保護”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心願,也是共同的責任。”最高檢報告起草組相關負責人指出,檢察機關堅持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堅持依法從嚴懲治,起訴性侵、傷害未成年人等犯罪7.4萬人。

起草組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做實“預防就是保護、懲治也是挽救”。檢察機關落實“教育、感化、挽救”方針,把預防做在前面、做到實處,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免受傷害。對罪錯未成年人實行分級干預,推動加強專門教育和專門矯治教育,對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依法覈准追訴、堅決予以懲治,這是對犯罪的特殊預防,實質上就是挽救,防止他們在人生歧途上越走越遠、在犯罪泥潭中越陷越深。

以及,要促進“六大保護”形成合力。起草組相關負責人提出,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大保護”協同發力。檢察機關立足檢察職能,注重與教育行政部門等多部門協同聯動,更好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法治藍天。

比如,聯合全國婦聯、中國關工委發佈家庭教育指導典型案例,制發督促監護令3.2萬份;4.4萬名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推動密切接觸未成年人單位落實入職查詢,不予錄用1361人,對不履行侵害未成年人強制報告義務的督促追責338人,以檢察履職促進未成年人保護形成合力。

談“覈准追訴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

最高檢工作報告中提到,“覈准追訴初中生殺害同學埋屍案等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34人。”

對於追訴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是隻有最高檢可以覈准追訴嗎?對此,起草組相關負責人迴應稱,“覈准追訴權是由最高檢依法行使的一項特殊職權。”其解釋提到,我國刑法主要規定最高檢行使兩種覈准追訴權。

一是依法履行超過二十年追訴期限案件的核準追訴權。法定最高刑爲無期徒刑、死刑的罪犯,超過二十年追訴期限後,認爲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覈准。隨着公安機關加大命案積案攻堅的力度,一些當年沒有被發現的犯罪分子被陸續抓獲歸案。比如,對發案超過二十年的命案,最高檢去年依法覈准追訴336人,就屬於這種情況。又比如,對外逃27年的屈健玲貪污案,最高檢也依法覈准追訴。這些案件都彰顯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正義雖久必至、雖遠必達。

二是依法履行對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的核準追訴權。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賦予檢察機關的一項職責。針對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等問題,2021年3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降低了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明確已滿十二週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覈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在2025年,最高檢還有哪些重點工作考慮?起草組相關負責人提到,檢察機關還將做實“檢察爲民”,加強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殘疾人等羣體權益保障。迴應人民羣衆關切,深化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