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思考:爲何想多用相機拍拍,但發現還是手機用得多?

一個春節回來,評價君發現Mate 70 Pro那裡又考出來幾十GB的照片和視頻,當然主要是視頻,而家裡的相機則很久沒開竈了。

想着家裡兩個相機不能吃灰,最好也工作起來,於是決定春節後多用相機,多走多拍。但兩週下來發現,還是手機用得多。這就牽扯到一個問題,就是兩者到底誰更好用,是手機,還是相機。

一般來說,工作中必然使用相機,配上4、5個鏡頭,不合適就換鏡頭,總歸拍到滿意。這時候由於有收入,用相機也是任勞任怨。

而休閒時候帶着相機,就有很大問題。首先包很礙事,拿着很累,相機冬天凍手,夏天讓人出汗。

同時相機的視角有問題,三顆定焦的話,需要頻繁更換,不厭其煩。只用一個定焦的話,視角很受限。如果是一個大光圈變焦的話,重量又上去了,更爲沉重。

所以,相機不方便的地方會很多。就拿這次評價君去看音樂會爲例,首先是不能帶相機的,很多場合不允許,所以就變成了手機的獨角戲,讓我們看看手機效果。

首先,從停車場去往音樂廳,這個過道還是很好看的,主攝拍攝,換上濾鏡,馬上提升了藝術氣氛。

一張超廣角,拍攝華麗的大廳,手機表現也很給力。

也可以選擇主攝拍攝,然後換一個濾鏡的話,就會是另一種風格。

手機主攝特別適合拍攝複雜元素的場景,比如上圖這張,同時保證視角和內容,再配合濾鏡,還原出當時視覺感受。

由於是手機,所以拍照壓力很小,隨時拿來看着覺得不錯就拍,也增加了很多拍攝機會。

而上圖,實際上是在扶梯上拍的,回頭瞥見。如果換成相機,除非你脖子掛着相機,否則這個機位還是要再坐一次扶梯的。

劇場裡表演時不允許拍照,但間歇時候還是可以原諒的,拿出超廣角拍下就好。

遠處的細節,也可以通過4X長焦直接拍攝。

有什麼不懂的,先拍下來,回頭再研究。

還有一些細節,可以選擇小清新的濾鏡,變換風格。

演出很精彩,謝幕時候拍幾張無傷大雅。

中場休息的時候,也可以偶爾拍下,記錄這難忘的一晚。總的來說,評價君很滿意手機的表現,相機來就不好辦了,手機自由方便。

最後發兩張相機和手機同臺競技的照片。

記錄孩子掉牙的情況,相機這張記錄得不錯。由於閃光燈只用了很低的功率,因此曝光上還是有點吃虧的。

這張是手機拍攝,直接優化成無需調整的人像模式,也是一個風格。

總的來說,在一個固定的場所,相機拍攝肯定是更好的,後期可以按需裁切PS。而手機拍完即成片,頂多加一個濾鏡而已,適合隨走隨拍,幾乎能在各種場景使用,還是更便利一些的。

所以也造成了文章最開始那個情況,即使很想多用相機拍照,但發現自己還是拿着手機狂拍的局面。那麼,下一部設備, 是選新品手機,還是新品相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