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財報公佈、AI資本支出持續增溫 雙引擎加持 科技股熱度再起

第二季財報公佈與AI資本支出持續增溫之際,法人普遍看好科技產業的中長期投資潛力。圖/美聯社

第二季財報公佈與AI資本支出持續增溫之際,法人普遍看好科技產業的中長期投資潛力,並認爲AI帶來效率紅利尚未完全定價,而看好政策推動下的半導體與數位資產機會。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指出,過去兩年科技七巨頭貢獻標普500每股盈餘(EPS)成長的主要動能,今年第二季預估獲利成長仍可達近20%,儘管增速略低於前四個季度每季接近30%的增長率。但在AI部署持續推進下,未來仍具穩健表現空間。

最近大型科技股和AI股票的反彈主要是由市盈率估值擴張推動。雖然AI結構性前景看好,但更希望見到進一步漲勢建基於每股收益上修,而不僅僅是估值擴張,該行業的可持續增長最終將取決於盈利能力和運營表現的不斷改善。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強調,近期股價修正反而創造更佳進場點。根據Factset資料,2025年科技產業獲利預估成長達18.1%,依然遠高於標普500整體的9.3%。富蘭克林股票團隊投資長暨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強納森·柯堤斯(Jonathan Curtis)樂觀看待AI的原因有三,一是規模與滲透速度;二是企業效率大幅提升仍未被合理反映;三是AI對非科技產業的潛在顛覆效應。目前正處AI發展初期,未來將重塑勞動密集型經濟及知識產業格局。

第一金投信投資長曾志峰認爲,科技股下半年仍以AI與半導體爲主軸,尤其在川普政府政策明確支持AI建設的背景下,產業成長性強勁。除主流科技題材外,看好美國若通過加密貨幣法案,數位資產與太空衛星通訊設備產業將迎來新一波資金與需求。地緣政治推動歐美強化國防自主,也爲科技應用領域注入新動能。

整體來看,儘管市場仍面臨估值、關稅與政策變數等風險,但法人普遍預期,科技產業在AI驅動下的結構性成長已啓動,未來可聚焦在獲利穩健、具創新實力的個股與產業,如半導體設備、雲端平臺與AI軟體服務等,並採分散配置方式因應短期波動,掌握長期成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