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同住「千萬母湯做10件事」!裝病、喂兒吃飯都踩雷 1舉動根本羞辱

記者劉宜庭/綜合報導

臺劇《童話故事下集》近期掀起熱議,不僅引發對家庭關係的討論,劇情內容更讓不少觀衆感同身受。律師呂秋遠21日發文,針對該劇情節進行剖析,直言劇中婆媳關係、夫妻間的財務糾紛等,並非誇張,而是臺灣家庭的真實寫照。他更進一步提供10大婆媳相處建議,呼籲長輩適時放手,讓孩子真正獨立成家。

▲《童話故事下集》婆媳相處情節掀起許多人內心共鳴。(圖/資料照/Netflix提供,下同)

《童話故事下集》透過多個日常場景刻畫出家庭間的拉扯,例如婆婆私自動用兒子的房屋頭期款,導致媳婦買房計劃泡湯,或是婆婆在親友面前數落媳婦、兒子夾在中間左右爲難等橋段,都是許多臺灣家庭會遇到的問題。呂秋遠直言,這部劇並沒有誇大現實,反而是美化了現況,指出現實中,婆婆的忍耐程度、老公的顏值,恐怕都沒有劇裡這麼理想。

爲了讓現今的媽媽、未來的婆婆更理解如何促進家庭和諧,呂秋遠特別整理10大婆媳相處建議,提醒長輩在兒子結婚後應適時放手,不要過度干涉新家庭的運作:

1.兒子的房間,從他已婚開始,就不是你可以進去的地方。沒倒垃圾?很亂?都不關你的事。即使他的房間傳出惡臭,只要不是發生命案,都不該進去。

2.自己的信仰自己救,不要要求媳婦拿香,或者信耶穌。拜祖先這種事,不是他的祖先,自己想拜就拜,不要叫人家拜,特別是什麼過運、收驚、喝符水,平安是在自己心裡,她不信,給她喝也不會有用。

3.不要喂兒子吃飯!他已經30歲了,這樣看起來很蠢!不然你還要嚼碎給他吃,然後哄他睡覺嗎?同理可證,不要跟兒子睡同一張牀、不要出去的時候手牽手、不要兩個人蜜月你還要跟!

4.不要要求媳婦洗碗,自己看不下去再洗一次。同理,不要要求她擦地,覺得不夠乾淨再擦一次。那不是交代做家事,那是在羞辱她。家事分配是必要的,但是別要人家做,又看不下去自己做。還有還有,重中之重就是,找女兒回家吃飯的時候,請不要讓女兒看電視,媳婦去洗碗,這樣的相對剝奪感會非常可怕。當然,也不要讓媳婦念童話故事給女兒的孩子聽,不然格林童話會變成格林驚悚童話。

5.家族聚會不要太頻繁,不然孃家聚會兒子是不是也要去?媳婦就像貓,人多會緊迫。緊迫會生病,還會吐毛球。

6.不要故意講反話。例如:「不用買我的,沒關係。」「你放着就好,我來做。」「我人很好溝通,你們年輕人好就好。」「不用回來沒關係,你們去忙。」「我自己吃,你們去外面吃。」「嫁來我們家,就把這裡當自己家,沒問題的。」啊你明明就不爽爲什麼還要故意講這樣的話贏裡子還要贏面子贏賭又要贏話都給你說就好了啊

7.不要情緒勒索,沒病不要裝病。例如:「我老了,沒用了啦!」「你都不回家跟我吃飯,我每次想到每次都會哭。」「我就知道養兒防老是騙人的,兒子養大就跟女人跑了,沒用了啦!」「我心好痛,要死了,早點死比較好啦!」「你現在翅膀硬了,都不聽話,沒關係,我死一死好了。」

8.別催生、別催生、別催生。因爲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生男生女,不是媳婦決定的,能不能生,要不要生,也是他們自己決定的。故意在他們或別人面前說想抱孫,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他們。

9.不要在鄰居親友面前數落媳婦。每個人都要面子,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媳婦有多不好,自己多苦命,不會讓問題解決。苦命就要讓自己好命,把兒子媳婦趕出去,是好命的開始。

10.不要管兒子的錢:媽媽幫你存起來,已經是幼稚園發生的事情了,現在都已經30歲,該是塵歸塵、土歸土的時候了。他的錢應該自己管,更不該沒有經過他同意,就擅自拿去借別人或是投資。

最後,呂秋遠強調,當婆婆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兒子獨立成家。許多家庭問題都是因爲沒有適時放手,讓兒子長期依賴原生家庭。真正的「好婆婆」,應該讓兒子與媳婦建立自己的家庭,不再事事幹涉。他幽默地表示:「沒錢還要結婚,然後還想拖垮你,那到底是前世的緣,還是今生的考驗?」

針對部分觀衆認爲《童話故事下集》過於誇張,呂秋遠則認爲:「相信我,真實情況比這個問題還可怕,至少在這部戲劇裡,婆婆很溫和、老公很帥,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