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把120萬拆遷款全給了大伯,如今大嫂讓我們輪流養老
婆婆把120萬拆遷款全給了大伯,如今大嫂讓我們輪流養老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這話擱我婆婆身上,真是再貼切不過。
我們家住老城區的破筒子樓,婆婆守着一套五十平的老房子熬了大半輩子。
我叫林秀蘭,今年四十出頭,在菜市場擺個水果攤謀生。
老公王建軍五年前工地出意外走了,留下我和正在上高中的女兒相依爲命。
要說日子苦吧,咬咬牙也能過。
可去年老房子拆遷,一百二十萬的補償款,婆婆眼皮都沒眨,全塞給了大伯王建國。
這事在街坊四鄰間炸開了鍋,大家都替我不值,說什麼
“手心手背都是肉,怎麼能這麼偏心”。
我倒也沒太計較,畢竟大伯在事業單位當科長,日子過得體面,說不定婆婆想着幫襯幫襯他。
變故發生在今年開春。
大嫂李美娟突然找上門,燙着新做的捲髮,穿着商場裡賣的高檔套裝,踩着細高跟“噠噠”地踏進我家漏風的小屋。
“秀蘭啊,媽年紀大了,一個人住不安全,我們兄弟倆得輪流照顧。從你這兒開始,一個月一輪。”
她翹着二郎腿,塗着鮮紅指甲油的手指輕輕敲着茶几。
我攥着抹布的手直髮抖,案板上還沒削完的蘋果“咚”地掉在地上。
“美娟,你這話從哪兒說起?建軍走了這麼多年,拆遷款一分沒給我們,現在怎麼好意思讓我養老?”
大嫂臉上閃過一絲尷尬,很快又換上公事公辦的表情:“話不能這麼說,都是王家的媳婦,總不能看着老人沒人管吧?再說了,媽把錢給建國,也是因爲他要供兒子出國留學,我們也不容易。”
我氣得渾身發冷,想起這些年獨自撫養女兒的艱辛。
女兒發燒到40度,我揹着她冒雨去醫院;爲了省電費,我們娘倆夏天只敢開一會兒電扇;女兒考上重點高中,我跑遍親戚家借錢湊學費......
這些畫面在我眼前閃過,而婆婆從沒伸過一次援手。
正當我們吵得不可開交時,婆婆拄着柺杖顫巍巍地進來了。
她頭髮花白,臉上佈滿皺紋,眼神卻異常堅定:“美娟,你先回去,我有話和秀蘭說。”
等大嫂走後,婆婆從貼身口袋裡掏出個布包,層層打開,裡面是一張存摺。
“秀蘭,這上面有六十萬,是我偷偷攢的養老錢。當初把拆遷款全給你大哥,是因爲他挪用公款炒股賠了精光,再不補上就要坐牢。我想着先救急,等他緩過來,再讓他把錢還你。”
我愣住了,淚水模糊了雙眼。
原來婆婆不是偏心,而是爲了保住大兒子的前程。
“媽,您怎麼不早說?”
我哽咽着問。
婆婆嘆了口氣:“我怕你知道了心裡有怨氣,影響你們妯娌關係。這些年苦了你,我都看在眼裡。”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是大伯和大嫂。
大伯滿臉愧疚:“秀蘭,我對不起你。這些年我被名利衝昏了頭,做了錯事。現在我已經把工作保住了,這六十萬我一定儘快還你,以後媽養老的事,都交給我。”
大嫂也紅着眼圈說:“秀蘭,是我不懂事,誤會你了。以後咱們就是親姐妹,有什麼難處儘管說。”
看着這戲劇性的一幕,我心裡五味雜陳。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場風波讓我看清了親情的複雜與珍貴。
但我也想說,親情不是算盤珠子,不能只算計得失。
如果一開始大家都坦誠相待,又何必鬧出這麼多誤會和矛盾?
希望所有家庭都能明白,真心換真心,纔是過日子的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