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孔性視網膜剝離手術後一定要趴3個月?醫揭真相

坊間傳聞視網膜剝離手術後必須保持趴臥三個月的說法,童綜合醫院眼科醫師楊啓蘭8日說明,其實臨牀上很多病患的破孔是在正上方或側邊,反而術後保持側臥或正立的效果更好,且因醫療技術的進步,也無須長期保持一定姿勢。(童綜合醫院提供)

即早發現、提早治療,50歲以上民衆好發眼部病況之一,破孔性視網膜剝離遭傳手術後必須保持趴臥3個月,導致不少病患對手術治療望而卻步。對此,童綜合醫院眼科醫師楊啓蘭8日說明,許多病患手術破孔是在正上方或側邊,術後保持側臥或正立的效果反而更好,且無須長期保持一定姿勢,也直言病況發生2周內爲黃金治療期,呼籲患者切勿錯失時機。

楊啓蘭表示,若眼部評估爲破孔性視網膜剝離,通常於病況發生1至2周內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都能夠獲得視力良好的恢復,網膜貼合成功率超過9成,但若超過2周,瀰漫的視網膜色素細胞就會在視網膜前形成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使視網膜產生皺縮,手術後大多會因爲視網膜面積減少而貼不回去,因手術施行時要合併增生膜移除手術,提高手術成功率。

楊啓蘭舉例,曾爲1位64歲李姓婦人看診,李婦在去年完成白內障手術,未料今年5月視力開始模糊,本以爲是續發性白內障,再去雷射手術即可恢復,結果拖延就醫,導致病情加重,經其評估爲慢性破孔性視網膜剝離,緊急安排玻璃體切除並增生膜移除手術,術後才逐漸恢復視力。

至於坊間傳聞視網膜剝離手術後必須保持趴臥三個月的說法,楊啓蘭說明,其實臨牀上很多病患的破孔是在正上方或側邊,反而術後保持側臥或正立的效果更好,且因醫療技術的進步,也無須長期保持一定姿勢,可灌注矽油代替氣體,減少保持特定姿勢的時間。

楊啓蘭表示,該方案對於不容易長期保持特定姿勢的老年族羣,或是無法請長假休養的上班族都是不錯的治療選擇,也呼籲民衆若出現任何眼睛不適症狀,應就醫檢查,誤自行猜測或隨意使用眼藥水,避免延宕就醫,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