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現飛蚊和閃光 恐是視網膜剝離

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郭又瑋表示,視網膜內襯在眼球的後壁,由神經纖維與感光細胞組成,就像照相機的「底片」,有好的底片纔可以拍出好的照片。當視網膜有裂孔產生時,退化的液態玻璃體會從這個裂孔滲入,導致視網膜與色素上皮層分開,如同壁紙脫落般,造成視網膜剝離。

臺灣每年約有1000~2000個視網膜剝離的病例發生,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高度近視、視網膜剝離家族史、對側眼曾經發生過視網膜裂孔或剝離、發生後玻璃體退化、外傷、周邊玻璃體及視網膜退化等因素。

其中風險最高的爲高度近視,郭又瑋表示,高度近視是指近視度數大於600度或眼軸長大於26.5毫米,因眼軸拉長,相對的視網膜變得較薄也較爲脆弱,周邊的視網膜容易出現退化。

視網膜剝離治療方式則包括視網膜光凝固雷射,適合單純視網膜裂孔或範圍較小者,其餘則包括視網膜氣體固定手術,透過冷凍治療或視網膜光凝固雷射來使視網膜裂孔周邊的脈絡膜視網膜黏合。鞏膜扣壓手術則是從眼球外壁植入矽膠釦環,另外還有玻璃體切除手術等。選擇因素需視裂孔、剝離的位置範圍、年紀、危險因子等。

郭又瑋提醒,視網膜剝離常見的症狀包括周邊視野出現閃電般的閃光、飛蚊症大量增加,眼前可見會漂移浮動的小黑點,可能是絲狀、蜘蛛網狀或是塊狀的漂浮物等,需儘快至眼科接受散瞳眼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