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在鄉野熱土錘鍊青春

(原標題:【評論】在鄉野熱土錘鍊青春)

暑假期間,多所高校的青春學子奔赴革命老區福建省永安市羅坊鄉,在羅坊中心小學開展科普實踐,以實際行動響應號召,在基層熔爐中錘鍊筋骨,堅定理想信念。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實踐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西北工業大學學生藍色學堂航空科普志願者服務隊的大學生爲孩子們帶來的航模飛行,在烈日與疾風中遭遇了險象環生的挑戰。當航模在孩子們灼熱期盼的目光中意外撞上籃球架,翼面破裂的挫敗感如烏雲般沉重籠罩。然而,實踐隊員們在失敗面前不退縮,用“能修”的信念與行動在雨幕下緊急搶修。雨後晴空,貼滿膠帶的航模再展風采,平安着陸後激起孩子們的如雷掌聲。那時實踐隊的青年們用親身經歷驗證了挫折與困境恰是青年成長的必經臺階,每一次跌倒後的奮起都是精神的拔節生長。

火焰點燃火焰,精神感召精神。科普是“潤物細無聲”的引路工程,在實踐隊隊員們熱情講解下,鄉村少年的夢想被激發:有的憧憬着能載人遠行的“旅行飛機”,有的想象着未來在機艙中構建“空中綠洲”……大學生再次深刻體會到“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這句話的內涵與分量。他們以青春之姿扛起“引路”之責,把所學的專業知識轉化爲實際行動,服務鄉村教育,在火熱的實踐中將希望的種子播撒於少年心田。

深耕厚植,篤行致遠。羅坊鄉是革命老區,爲青年們提供了紮根大地、淬鍊擔當的絕佳課堂。當地積極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滿足外出務工人員的實際需要,探索“護苗學堂”方式,有效解決留守孩子課後教育的現實需求。此外,當地以“黨建+”引擎推動鄉村振興,建立黨員創業致富示範基地,發揮“黨員帶動基地、基地帶動羣衆”的輻射效應,做大鄉村振興特色產業;探索鄉村治理積分制,紮實推進夢溪安全生態水系項目,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優美空間……基層黨員幹部的創新做法行之有效,青春學子深受啓發,也堅定了他們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理想信念。青春學子發揮專業優勢,將航空科普的論文寫在羅坊鄉的青山綠水之間,將個人微光融入國家鄉村發展宏圖,在踐行“同人民一起奮鬥”的號召中展現出澎湃脈動。

在本次羅坊鄉的實踐中,青春學子以科普爲犁鏵,耕耘着孩子們夢想的田野,開墾着奉獻青春的沃土,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在基層的廣闊天地裡錘鍊翅膀的珍貴經歷。青年一代在祖國大地上紮根越深,力量積蓄越足,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業中建功就越有底氣。(光明網微光工作室 作者:王恩慧 董騰飛 王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