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宣佈在美追加千億投資,特朗普大喜,公司股價應聲上漲5%

8月7日消息,美國時間週三,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與總統特朗普共同宣佈,蘋果將在未來四年內,向美國公司及其本地供應商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市場對此反應積極,蘋果股價在當日交易中上漲了5%。

蘋果表示,這項投資將鼓勵海外企業採購更多美國製造的零部件。在此次承諾之前,蘋果已於今年2月份宣佈了一項50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

“這是蘋果在美國乃至全球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投資,”特朗普說,“衆所周知,蘋果在其他國家也有一些投資,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但現在它正迴歸本土投資。”

特朗普表示,他預計在他的政策推動下,美國很快會新建許多工廠。

“現在很多工廠和廠房要麼已經在建設,要麼即將破土動工,”特朗普說。“具體時間雖不能確定,但我希望大約一年後就能見到成效。”

“美國製造計劃”的細節與佈局

蘋果週三宣佈設立“美國製造計劃”,其首批參與者包括玻璃製造商康寧(Corning)、激光器公司相干(Coherent)、晶圓供應商環球晶圓(GlobalWafers)、以及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三星(Samsung)、格芯(GlobalFoundries)、安靠(Amkor)和博通(Broadcom)等一系列半導體產業鏈公司。

蘋果將斥資25億美元,資助其合作伙伴康寧在肯塔基州進行重大擴建。據稱,未來所有iPhone和Apple Watch的玻璃都將在這家美國工廠生產。在白宮的活動上,庫克還向特朗普贈送了一件以康寧玻璃爲材質的紀念品。

蘋果還透露,已與相干公司達成多年期供應協議,由其爲iPhone的面部識別系統生產激光器。

蘋果稱,其美國本土供應鏈今年將爲公司產品生產超過190億顆芯片。其中包括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生產的芯片,也包括環球晶圓的美國產晶圓以及德州儀器的芯片。蘋果表示,將與德州儀器合作,在猶他州和得克薩斯州的工廠增加生產設備。此外,總部位於美國的代工廠格芯也將在紐約爲蘋果製造無線充電技術組件。

蘋果表示,其最終目標是建立一條“端到端”供應鏈,這意味着芯片製造的每個環節都可以在美國本土完成。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曾宣佈將向美國一家稀土礦商投資5億美元,並將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家工廠生產人工智能服務器。

“哦,我就喜歡你們這麼做,”特朗普在聽完蘋果的一系列聲明後說道。

庫克則在談及蘋果此前承諾的5000億美元投資時表示:“特朗普總統對我們之前的工作給予了肯定,但他也希望我們考慮還能做出哪些承諾。總統先生,我們非常認真地對待了這項挑戰。”

然而,對於特朗普一直以來批評蘋果不在美國本土生產智能手機的問題,蘋果從未表示過可能會這麼做。專家認爲,將像iPhone這樣產量巨大且工藝複雜的電子產品遷回美國生產,在經濟上並不可行,且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週三,當庫克被問及在美國生產iPhone的可能性時,他迴應稱,設備內部的許多零部件都是在美國製造的。“從整體來看,我們很多半導體、玻璃以及面容ID模塊都是在這裡生產的,”庫克說。

承諾背後:關稅壓力下的商業博弈

蘋果過去也曾發佈過類似的聲明。2018年,在特朗普首屆政府的壓力下,蘋果承諾在五年內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約合每年700億美元)。2021年,蘋果宣佈計劃在五年內在美國投資4300億美元(約合每年860億美元)。而今年早些時候的承諾加上週三的追加聲明,意味着蘋果將在未來四年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即每年1500億美元。

儘管蘋果宣佈的大部分計劃都已兌現,但公司並未按年度公佈在美支出,而供應商通常也不會單獨披露來自蘋果的營收佔比。

與此同時,蘋果也面臨着關稅上調可能影響公司利潤的壓力。目前,蘋果正在爲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承擔成本。在特朗普政府完成“232條款”調查後,蘋果還將面臨更高的半導體進口關稅。

特朗普週三表示,他計劃對半導體和芯片徵收100%的關稅,但蘋果因其承諾在美國建廠而獲得了豁免。

今年5月,蘋果曾表示,在美國銷售的大部分iPhone都是在印度組裝以規避對華關稅。儘管美國對印度徵收的關稅將上調至25%,但白宮消息人士向CNBC透露,蘋果“基本不受”對印關稅的影響。不過,蘋果自己則稱,關稅可能導致公司在本季度損失11億美元。

此外,2017年,蘋果曾宣佈設立總額10億美元的製造業基金,用於對美國供應商的未來採購承諾。今年早些時候,該基金規模已提升至100億美元。作爲週三聲明的參與者之一,康寧此前已兩次獲得蘋果製造業基金的公開承諾。

蘋果公司在2018年承諾投資100億美元,在北卡羅來納、俄勒岡、內華達、亞利桑那和愛荷華州建設數據中心,到2021年,蘋果宣佈其在美支出已超額完成該目標,且目前在上述各州均已運營着數據中心。

本週三,蘋果再次宣佈將擴建其中位於北卡羅來納州、愛荷華州、內華達州和俄regon州的設施。

媒體解讀:一場各取所需的“政治秀”

這究竟是有真金白銀投入的真實計劃?是爲配合特朗普推動製造業迴流而精心設計的政治作秀?還是蘋果爲了在關稅問題上獲得優待而採取的策略?

媒體認爲,答案是三者兼而有之。

《商業內幕》(businessinsider)認爲,蘋果週三的新聲明意味着,它計劃在先前承諾的基礎上,每年再增加250億美元的支出。雖然聲明並未提及任何額外招聘計劃,但蘋果確實表示,與康寧的合作將使後者工廠的員工人數增加50%。

那麼,新承諾是否意味着蘋果將如特朗普所要求的那樣,開始在美國生產iPhone呢?

《商業內幕》的答案是否定的。報道認爲,在美國重建iPhone所需的供應鏈“近乎不可能”,即便蘋果有意願,也絕非數年內能夠實現。

週三記者會上,庫克被直接問到這個問題時顯然早有準備。他辯解道:“產品內部已經有大量美國製造的元素”,並列舉了玻璃協議以及其他至少部分在美國製造的零部件。但至於實際的整機組裝,庫克承認:“在一段時間內,那仍將在其他地方完成。”

儘管如此,能與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的CEO並肩而立,並聽他親口承諾在美國投資,這對特朗普而言無疑極具政治價值。他在整場活動中都笑容滿面。

《商業內幕》的結論是:蘋果確實正在美國花錢,但這顯然和特朗普所期望的故事不盡相同。對蘋果而言,最直接的訴求是希望永久豁免特朗普的關稅。到目前爲止,特朗普已對蘋果的海外製造給予了部分關稅豁免,但並非全部,這也就是爲什麼蘋果表示在過去兩個季度已支付了約20億美元的關稅。

此外,蘋果和其他科技公司還希望特朗普能繼續爲它們向其他國家的科技監管施壓。蘋果尤其對歐盟的新規感到不滿,後者已迫使公司更換iPhone充電接口並開放App Store。(辰辰)